化德縣“加減乘除”四項措施推進園區振興烏蘭察布
近年來,化德縣把園區振興作為壯大縣域經濟、培植財源的重要手段,通過“加減乘除”四項措施,積極推動園區振興計劃,截至目前,園區建成面積6.9平方公里,入園企業36戶,其中合金企業21戶,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3億元,投資強度85萬元每畝。
園區升級做加法,提升總量擴規模。進一步做大總量,做優增量,延伸產品鏈條,形成集聚效應,打造“雙百億”綠色環保合金產業基地。全縣運行投產礦熱爐34臺,合金產能達到80萬噸,實現產值70億元,產能、產值均是2012年的3倍,“雙百億”綠色環保合金產業基地穩步發展。下一步,化德縣將加快推進天成公司20萬噸硅錳合金綜合利用項目實施,年內實現2臺3萬千伏安礦熱爐投產運行;力促北京雄偉光大60萬噸高新微碳合金項目開工建設,力爭年內投產礦熱爐2臺以上;加快實施日昇智博鉻鐵礦熱爐項目,確保6月底建成投產;積極推進鑫盛10萬噸硅錳項目建設。年內,合金產能增加到100萬噸,實現產值100億元,從業人員達到5000人。力促德垣公司年產1億塊環保煤矸石燒結磚項目和蒙建公司年產6000萬塊環保免燒磚項目建成投產,實現園區礦渣綜合利用,發展綠色循環經濟。
降低污染做減法,加強技改促升級。近年來,化德縣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推動合金產業轉型升級,12500千伏安以下礦熱爐全部淘汰,累計淘汰落后產能12萬噸。下一步,化德縣將進一步提高入園項目門檻,對新開工和繼建項目嚴格按照現代技術裝備要求建設,采用全密閉式礦熱爐工藝,原料入棚作業等。加快現有企業工藝裝備的技改力度,到2019年底前將現有的25500KVA以上的15臺半封閉礦熱爐全部技改成為密閉型礦熱爐,實現固體冶煉渣綜合利用和余熱、余汽綜合利用,積極引進新奧集團、配套建設園區集中回收余氣綜合利用項目和嘉鎘公司固體渣集中回收利用項目落地,推動園區發展循環經濟,促進園區綠色發展。
整合資源做乘法,優化要素強保障。推行“管委會+公司”模式,組建園區水務公司和能源有限公司,中水回用實現全覆蓋,徹底解決工業園區生產用水問題;力促園區所有合金企業納入電力多邊交易范圍,企業運行成本進一步降低,目前化德縣合金園區9戶合金生產企業已納入自治區電力多邊交易市場,9戶合金企業年均交易電量約24億千瓦時,每年為企業節約電費1.4億元左右,在保生產、降成本、穩增長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縣按照“接納天上水、攔截地表水、用好中廢水”的思路,建成了從污水集中降解處理到蓄水池回用、再到東湖公園中水回用“一條龍”循環綜合利用項目,不僅讓污水回清蕩碧波,充分滿足了園區綜合用水,更結束了化德縣沒有地表水公園的歷史,為化德注入了“上善若水、水潤萬物”的深刻“德”文化內涵。
清理“僵尸”做除法,正源清流激活力。隨著近年來淘汰落后產能、強化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一些企業停產、半停產,形成了“僵尸企業”,嚴重浪費資源,制約化德縣進一步的發展空間。對此,該縣加大對“僵尸企業”的清理力度,全縣梳理“僵尸企業”6家,計劃通過“三個一批”,對“僵尸企業”進行清理。對于產能落后、環境污染比較嚴重、安全隱患突出的企業,牢牢堅守環保紅線,強制其停產整頓或者提質升級,實現強化監管約束一批。對于資金短缺的企業,通過出售、轉讓、租賃或招商方式整合盤活閑置資產,實現轉型發展喚醒一批。目前,華倫公司轉讓給弘德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生產環保材料,正在訂購設備;勁德鑄件有限公司,投資合作伙伴已介入,正在做前期工作。對于徹底停產的企業,責成有關部門對土地進行收回,盤活存量土地資源,用于新項目建設,“騰籠換鳥”為重點項目落地提供用地保障,實現清理整頓清退一批。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