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旗:發展阿爾巴斯白絨山羊產業走高質量發展之路鄂爾多斯
為扎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鄂托克旗以守好、壯大、叫響阿爾巴斯白絨山羊產業為重點,堅持數量優先轉向質量第一、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我都要保住阿爾巴斯白絨山羊絨的細度”。5月15日至16日,在烏仁都喜嘎查舉辦的鄂托克旗棋盤井鎮第四屆“伊吉汗杯”阿爾巴斯白絨山羊種公羊比賽上,烏仁都西嘎查牧民斯琴畢力格家的種公羊摘得絨纖維直徑13.97微米,且綜合成績第一的好成績。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阿爾巴斯人,他像生活在這片土地的許多人們一樣,從未放棄過保護好這一地區品牌的執著。
阿爾巴斯白絨山羊是中國20個優良畜產品品種之一,屬國家動物遺傳資源保護名錄一級保護品種。羊絨以細絨、凈絨率高、紡織性能好著稱,被譽為“軟黃金”“纖維寶石”。羊肉細嫩多汁、鮮香爽口,有益人、益氣、滋補之功效,被稱為“肉中人參”。受上世紀80、90年代羊絨價格上漲原因,部分絨山羊養殖戶受市場利益驅動,盲目追求羊絨產量,無計劃的引入其他品種的絨山羊進行雜交,導致阿爾巴斯型白絨山羊品種混雜、羊絨直徑變粗、質量急劇下降,個別畜群羊絨細度甚至增加到16微米以上。面對困境,如何守好這一地區品牌?鄂托克旗從羊的“源頭”抓起。
內蒙古億維白絨山羊有限責任公司的前身是內蒙古白絨山羊種羊場,1983年建廠時,公司從阿爾巴斯白絨山羊主產區烏仁都西嘎查選回基礎母羊,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發展成為國家級阿爾巴斯型絨山羊保種場,主要從事阿爾巴斯白絨山羊的保種選育及科研示范。這些年來,公司堅守初心,致力于保種、純繁、選育提高、新品系培育。
堅守必有回報。億維公司現共計存欄內蒙古白絨山羊阿爾巴斯型種羊8500只,年可培育優質種羊6000只,生產凍精10萬余支,產羔率已由1986年的98%提高到現在的167%,遠銷新疆、甘肅、青海、西藏、寧夏、陜西、山東、河北、山西、北京、黑龍江及自治區內100多個旗市縣。絨和肉雙優雙升,僅以成年公羊為例,產絨量就由1986年的332.04克提高到了2017年的1600克,羊絨細度主要集中在14.5微米左右,抓絨后體重由1986年的35.06千克提高到2017年的78.3千克。種羊場從“源頭”發力,使阿爾巴斯白絨山羊“量”增長、“質”提升,有力推動了整個地區阿爾巴斯白絨山羊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而放觀整個鄂托克旗,“提純復壯”,保質保量,各項“羊事”緊鑼密鼓持續推進。
近五年來,鄂托克旗在絨山羊保種區內累計采集絨樣54201份并進行絨纖維細度分析,準確掌握了項目區絨山羊生產現狀。
當地出臺《鄂托克旗絨山羊保種項目實施方案》,劃分11個嘎查為保護區,對保護區內羊絨細度在14.5微米以下的基礎母羊每只補貼100元,11個嘎查共補貼8萬多只;在保護區內建設人工授精站,每年建10處,現已建成35處;鄂托克旗農牧業局家畜改良站與羊絨收購加工企業達成協議,對保護區各育種核心區內羊絨細度達標的養殖戶實施獎勵,即收購后以戶為單位進行檢測,在市場價的基礎上,對于14.5微米以下的羊絨每公斤獎勵50元,旗政府對羊絨細度在14.5微米的養殖戶每戶給予3000元的獎勵;在保護區內進行超細型新品系列培育,加強選種選配,已組建8個核心群。阿爾巴斯白絨山羊生產區建設方面,對保護區外其他地區,加強基礎設施和示范戶建設,在控制羊絨細度的基礎上提高產羔率,鞏固提升絨肉產業。現在,鄂托克旗年絨山羊存欄量達120萬只以上,年出欄65萬只。有好羊就有硬底氣,如何讓“纖維寶石”“肉中人參”為更多人所知、所用?鄂托克旗實施品牌計劃戰略,制定出臺《鄂托克旗農畜產品品牌建設實施方案》,力求守好、壯大、叫響這一地區品牌產業。
政府對品牌的扶持政策有力度,還需要充分釋放企業“鍛造力”。鄂托克旗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堅持引進與培育相結合,著力培育形成一批有品牌、有特色、有市場競爭力的骨干龍頭企業。鄂托克旗伊吉汗羊絨制品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優質無毛絨遠銷香港、日本、意大利等國家和地區;鄂爾多斯市天泰萬欣生物科技股份公司生產的草原富硒肉,2016年被人民大會堂新春團拜會指定為唯一富硒肉食品。在這些優秀龍頭企業的帶動和“公司+農牧戶”、“公司+合作社+農牧戶”等模式廣泛建立,讓更多的主體共同走上了這條品牌提升之路。
當前,搭上阿爾巴斯白絨山羊產業發展的順風車,已成為鄂托克旗各族人民脫貧攻堅、奔向小康的制勝法寶。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