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淖爾市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4.5%巴彥淖爾
春耕時節,河套大地平疇沃野上機聲隆隆、鐵牛歡歌,一臺臺大型農機具活躍在田間地頭,為農牧民拉運農資、耕種磙耙,展開全程機械化作業。
在杭錦后旗沙海鎮益農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剛剛忙完小麥播種任務的社員們正在檢修、整理農機具,為玉米、葵花大規模播種作業做著準備。
成立于2010年的益農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目前已擁有大型拖拉機33臺、玉米聯合收割機5臺、深松機21臺、激光平地機5臺,總資產達930萬元。日常作業區域輻射杭錦后旗、周邊旗縣區以及鄂爾多斯、阿拉善盟等地。年作業面積6.5萬畝,服務農戶1.2萬戶,服務性年收入217萬元。
農機合作社理事長王子清說:“合作社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惠農政策,深松機、拖拉機、玉米收割機都能享受購機補貼。旗里今年還給補貼了幾十萬元,硬化機具存放場地,建設燃料庫、配件庫和維修車間。”
一直以來,河套地區存在農機具以家庭購置為主、低檔次機具重復購置,利用率低、閑置浪費比較嚴重的問題,無法滿足現代農業規模化發展的需要。
近年來,巴彥淖爾市積極鼓勵組建各類形式的專業化農機合作社,在落實中央、自治區支農惠農政策基礎上,加大購機補貼力度,重點農機實施項目向農機合作社傾斜,并專門出臺相應文件支持農機合作社發展。全市農機合作社呈現出組織形式多樣、投資主體多元發展趨勢,通過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益。
截至2017年年底,巴彥淖爾市已擁有農機合作社110家,擁有農機固定資產原值1.58億元,農機化服務收入7186萬元,服務農戶39353戶,農機合作社年度總收入1.35億元,全年完成各類機械化作業服務面積126萬余畝,實現了千家萬戶小市場與農機服務大市場的有效對接。
在國家農機補貼政策支持助力下,巴彥淖爾市農牧業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不斷提升,農機總動力持續增長,裝備結構不斷改善,全市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4.5%,有力地促進了農牧業增產、農牧民增收。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