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胡楊林一片凈土——額濟納旗烏蘇榮貴嘎查實施退耕還林構建鄉村生態美阿拉善盟
巴特爾查看補植的紫花苜蓿幼苗。
湛藍的天空下,一棵棵高大挺拔的胡楊樹長勢旺盛。飛鳥掠過枝頭時,清脆的鳴叫聲打破了林中的寂靜,給這片胡楊林帶來了勃勃生機。走進額濟納旗巴彥陶來蘇木烏蘇榮貴嘎查,記者才領略到什么是真正的生態美。
胡楊林中的一片開闊地帶,曾是烏蘇榮貴嘎查村民巴特爾家的耕地。去年,他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將自己在胡楊林中的80畝耕地全部退耕。今年開春,他在原耕地上陸續補植了紫花苜蓿、紅果枸杞等多年生草本植物。
巴特爾指著原來的耕地告訴記者,以前這里主要種植蜜瓜等經濟作物,造成土地板結,對胡楊林原始生態造成了破壞。現在種植的紫花苜蓿則不同,這種牧草不用噴灑農藥化肥,更不用鋪地膜,對土地幾乎沒有污染。嘎查達嘎拉朝魯向記者補充道:“長大后的紫花苜蓿枝葉繁茂,地面覆蓋度大,對改良土壤理化性、增加透水性作用顯著。當然,我們看重的還有它的經濟價值。紫花苜蓿作為一種優質牧草,產量高、適口性好,用它喂養牲畜,可以大大降低購買飼料的成本。”
烏蘇榮貴嘎查位于額濟納旗胡楊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為了還胡楊林一片凈土,2017年在當地政府的號召下,嘎查69戶村民共清退胡楊林中的耕地4457畝。“通過政策宣講,我們也意識到了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巴特爾告訴記者,“種植哈蜜瓜、棉花等經濟作物,眼下可能收入不錯,但從長遠來看,只有保護好家鄉的這一片胡楊林,才能讓鄉親們走上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看著長勢良好的紫花苜蓿幼苗,巴特爾對未來的幸福生活充滿了信心。
“為了確保退耕的農牧民真正退得出、穩得住,生活不受影響,政府也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巴彥陶來蘇木副蘇木達布音達來告訴記者,通過廣泛聽取和收集、歸納群眾意見建議,蘇木黨委找準問題根源,解決群眾難處,確保退耕還林還草工作穩步實施。資金有困難的,提前發放退耕補貼資金;有當年種樹、種草意愿的,協調發放草籽、樹苗,并提供技術指導;想轉行去做旅游服務業的,幫助推介游客……
對于地處祖國北疆,生態脆弱的額濟納旗而言,綠色就是守護生命的顏色。只有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才能讓廣大農民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在滿眼春色、處處透綠的烏蘇榮貴嘎查,記者親眼見證了這一切。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