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四十年,奮斗四十年,杭錦旗旗農牧業厚積薄發鄂爾多斯
改革開放以來,大抓現代農牧業生產。1979年,普遍推行了生產責任制。1982年,在全面貫徹執行“以牧為主”的生產建設方針上,制定了杭錦旗五年規劃和十年設想,農村全部實行以家庭承包為主的多種形式聯產承包責任制,包產到戶后,農牧業生產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1987年,杭錦旗提出了“林牧為主,多種經營”的經濟建設方針,堅持“念草木經、興畜牧業”的主攻方向,認真開展“增產節約、增收節支”運動。1990年,全旗開始陸續推行草場有償使用制度。1991年,確立了“開發北部的土地,突出中部的水利,建設南部的植被,搞活城鄉的企業,提高企業的效益”的戰略布局與“三個一百萬(即開發一百萬畝商品糧基地、種植一百萬畝甘草、改良一百萬頭牲畜)、打好三通(通電、通路、通郵)攻堅戰”的興旗富民戰略目標,并付諸實施。2000年,確立了“立草為業,養畜為本,以種促養,以養增收”的工作思路和建設“綠色大旗,畜牧業強旗”的戰略目標。
2001年,在全內蒙古自治區33個牧業旗縣率先推行了禁牧政策,著力改善生態環境。2002年,全旗組織青貯大會戰,著力推行青貯養畜、建設養畜。2005年,動員機關企事業單位與嘎查村結對幫扶,集中推進養殖小區建設,全面提升畜牧業發展水平和發展質量。
“十一五”期間,是杭錦旗農牧業發展最快,農村牧區變化最大,農牧民得實惠最多的時期。2006年,編制了“三區(禁止開發區、限制開發區、優化開發區)”規劃方案。完成黃河南岸三大灌區的節水改造,渠灌、噴灌、滴灌等各類高新節水措施全面普及利用,節水改造走在了自治區的前列。
“十二五”期間,現代農牧業穩步向前。沿黃現代農牧業經濟帶和梁外現代草原畜牧業示范區建設全面推開,現代農牧業指標體系已經確立。糧食產量突破8億斤,牲畜總頭數穩定在210萬頭只左右。累計建成高標準養殖園區20處、日光溫室大棚2118棟,培育農字號龍頭企業55家、專業合作組織483個,“沙海清”食用菌、“塔拉溝”羊肉和“西草地”甘草豬肉等系列品牌成功打響,產業化水平大幅提升。
“十三五”實施以來,杭錦旗深入推進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走“龍頭帶動、規模發展、精深加工、品牌增收”的路子,切實增加綠色優質農畜產品有效供給。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糧經飼種植比例,突出抓好肉羊肉牛品種改良、雜交繁育以及絨山羊提質增效工程,初步形成了糧經飼統籌、種養加一體,以種促養、以養增收的現代農牧業產業發展格局。切實推進中低產田改造,疏通沿河排干網絡652公里,完成鹽堿地改造20萬畝,新增高標準農田20萬畝,發展高效節水示范農田41萬畝,全旗70%的耕地實現了節水灌溉,農作物播種面積達到130萬畝,糧食產量7億斤,牲畜總頭數穩定在210萬頭只左右。積極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市級以上龍頭企業達到29個;依托賽諾、億利、宏倡、恒信等企業實施高效農牧業項目,建成自治區西部最大的肉羊品種繁育基地、5萬畝沙地節水高效種植示范園、10萬畝沙地改良示范園、隆茂營現代農牧業示范園和北牧田園現代農牧業示范基地,農牧業規?;a業化進程顯著加快。 “沙海清”食用菌和“西草地”甘草豬肉等系列品牌成功打響,“塔拉溝”羊肉獲農業部地理標志農畜產品認定,“庫布其”“塔拉溝”獲自治區著名商標,產業化水平大幅提升,農牧業基礎進一步夯實,現代化農牧業發展框架基本形成。2017年一產實現增加值20.9億元。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