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鄂爾多斯”:這張“綠色名片”更加閃亮鄂爾多斯
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
從盛夏五月之際,在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中宣部、自治區黨委、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和市委高度重視下,鄂爾多斯市吹響了“庫布其沙漠治理經驗”宣傳報道“集結號”。
一路走來,全體參戰人員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舉同源、同心、同向、同行之合力,連續作戰、不辭辛勞、風雨兼程,始終士氣高昂、勇挑重擔、忘我奉獻,贏得了中央媒體記者的廣泛贊譽。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
時至金秋八月,全市宣傳戰線捷報頻傳,戰果喜人,中央、自治區、市直、旗級媒體“四箭齊發”,中央主流媒體更是集中發力,報紙、電視、廣播和新媒體緊扣時代脈搏,運用多元化報道矩陣、融媒體報道形態、多渠道傳播模式,展開有規模、有聲勢、有深度的宣傳報道,向全國乃至世界全景呈現了庫布其大漠變綠洲的綠色奇跡,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完美解鎖了庫布其沙漠治理的成功“密碼”,深度解讀了“庫布其精神”的內涵,在大漠深處筑起一座受人景仰的精神豐碑。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庫布其,這個昔日的“死亡之海”,今朝變成了“希望之海”,“庫布其沙漠治理經驗”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生動范例,“生態鄂爾多斯”這張綠色名片更加響亮、璀璨,“庫布其精神”更是譽滿神州、蜚聲海外。
高舉旗幟
奏響“綠色中國夢”新時代最強音
偉大時代,必有偉大思想領航。
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引領下,鄂爾多斯在沙漠治理實踐中探索出“庫布其沙漠治理經驗”,唱響新時代的綠色贊歌,鑄就新征程的綠色傳奇。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
庫布其沙漠治理的成效,與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的高度契合,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對庫布其沙漠治理成果給予充分肯定。
鄂爾多斯市深刻理解庫布其沙漠治理成效的歷史必然性和極端重要性,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適時發出“庫布其沙漠治理經驗”宣傳報道“總動員令”。
中央媒體記者在采訪“無人機植樹法”
中央媒體記者在庫布其沙漠采訪現代農業節水示范項目
5月底,鄂爾多斯市委宣傳部精心謀劃、超前布局,抽調三個旗區和四個部門的精干力量組建了專項工作組,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蘇翠芳任組長,撲下身子、沉到一線,統籌調度指揮庫布其沙漠治理宣傳報道服務保障工作。
在前期籌備階段,專項工作組在認真研究去年塞罕壩重大典型宣傳成功經驗和匯總研究近年來庫布其沙漠治理重點報道的基礎上,在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的指導下,組織自治區和中央駐區媒體多次深入庫布其腹地做了大量走訪調研,反復推敲論證庫布其沙漠治理經驗和庫布其精神,精心安排、反復踏勘采訪線、采訪點,精心挑選被采訪對象,總結提煉出“黨委政府政策性主導、企業產業化投資、農牧民市場化參與、科技持續化創新”的“庫布其沙漠治理經驗”和“守望相助、百折不撓、科學創新、綠富同興”的“庫布其精神”,編印了20多萬字的《新聞素材匯編》,制作完成采訪手冊和專題片《大漠奇跡》,寫就了《綠色中國夢的生動范例》萬字長篇通訊,建立了網上新聞素材庫info系統,為做好宣傳報道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在此期間,中宣部專門印發《內蒙古庫布其沙漠治理經驗宣傳報道方案》;自治區黨委書記李紀恒專題聽取匯報并作出批示,要求區直各相關單位積極支持,密切配合中宣部、中央媒體對庫布其沙漠治理經驗的采訪宣傳報道工作;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白玉剛從主題策劃、經驗總結、方案制定到推進實施,全程指揮、親力親為;市委書記牛俊雁主持召開書記專題會議進行研究部署,市委副書記、代市長斯琴畢力格多次過問指示。
隨之,制定印發《關于做好中央媒體采訪“庫布其沙漠治理經驗”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抽調96名工作人員成立了包括采訪服務組、材料秘書組和后勤保障組在內的媒體服務工作機構,相繼組織召開工作部署會、協調會、動員培訓會,對集中宣傳服務保障工作進行了周密部署、系統安排,推動各相關旗區和部門所有力量、所有精力都向宣傳報道服務保障工作聚合、聚焦,構建一體運作、步調一致、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
擊鼓催征穩馭舟,勁奏趕超最強音。
7月19日至28日,由中宣部組織的15家中央主流媒體走進鄂爾多斯庫布其沙漠地區進行集中蹲點采訪。面對任務重、責任大的考驗,全體參戰人員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問題面前不回避,始終斗志高昂、干勁充沛,加班加點、無私付出,展現了宣傳思想干部隊伍“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良好精神風貌。采訪服務組的所有工作人員,工作在最前沿,用熱心、細心、耐心和愛心與記者交朋友,用端莊儀表、文明舉止、精細化服務和合理有序的引導,贏得了全體媒體記者的廣泛贊譽,充分調動和激發了記者的采訪創作熱情。
新華社知名記者劉詩平,在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知識儲備同時,依然認真地進行著采訪工作。為了認識檸條、花棒、羊柴、沙打旺、沙柳等沙生植物,多次在沙漠中穿行,一張一張拍照,一個一個問詢,直至完全搞清楚。劉詩平說:“必須搞清楚我們稿子里寫的東西到底是什么,否則如何讓受眾信服?”
和劉詩平一樣,參加此次采訪的新華社記者們二進官井村、三訪恩格貝、四赴七星湖,每天早7點出發,晚上10點收工,中午還不休息,但沒有一個人喊過苦,說過累。
各相關旗區、單位嚴格按照市委部署要求,將做好庫布其沙漠治理經驗宣傳報道服務保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樹立“一盤棋”意識,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將大局意識落實到每個領域、每項工作、每個細節上,形成服務保障集中采訪活動沒有旁觀者、沒有局外人的良好局面。
集中采訪期間,中宣部副部長蔣建國帶領15家中央和地方主流媒體負責同志深入庫布其采訪報道現場指導調度;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派新聞處精干力量進駐采訪一線,統籌協調媒體服務保障工作,同時啟動日調度工作機制,及時協調解決具體問題;市直媒體選派業務骨干組成市直采訪組,始終走在采訪最前沿,積極創新報道形式,主動探索融合報道新路徑,推出了一批優秀新聞作品。
正是因為標準化精細化的服務保障,收獲了真摯的友誼,擴大了鄂爾多斯的媒體朋友圈。人民日報經濟社會部副主任武衛政感言:“庫布其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鄂爾多斯宣傳干部敬業精神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防沙治沙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庫布其治沙堪稱典范。向鄂爾多斯人民學習、致敬!”
凝心聚力
做大做強“庫布其沙漠治理經驗”主流輿論場
固信念之基,奏昂揚之歌,釋改革之力,揚民族之氣。
從8月6日開始,中央媒體集中發力,自治區、市直媒體跟進配合,同步啟動庫布其沙漠治理經驗集中宣傳至今,中央、自治區、各盟市媒體包括新媒體平臺共刊播、編發各類報道約16100多篇(條),中央主流媒體在重要版面時段刊播重點報道483條,轉載、轉發上萬條,向全國乃至世界全景呈現了庫布其大漠變綠洲的綠色奇跡,在國內外引起熱烈反響。
采訪陣容強大。在這次宣傳報道活動中,中宣部組織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15家中央和地方主流媒體80余名骨干編輯、記者深入我市進行了為期10多天的集中蹲點采訪,如此高規格大規模的采訪陣容實屬罕見。
報道規格高端。中央各主流媒體均拿出了重要版面、黃金時段、顯著位置,大篇幅刊發系列重點報道、署名文章和評論言論,深入宣傳庫布其沙漠治理經驗做法、顯著成效、寶貴精神和示范意義。其中人民日報在頭版連續刊發三篇通訊、首篇配發評論員文章;新華社播發了對內對外重點稿件30多篇(條),并配發評論員文章一篇;央視新聞聯播連續播出3集系列報道,首篇配發編后話,《焦點訪談》和《對話》欄目也分別做了專題報道。就生態文明建設主題宣傳而言,中央、自治區媒體報道篇幅之大、數量之多、分量之重,非常罕見。
傳播平臺廣泛。中央媒體集中發力,自治區和盟市、旗縣媒體跟進配合,四級媒體同頻共振,報紙、電視、廣播、網站同步推出聲勢空前、規模宏大的新聞報道,隨后各類微博微信、客戶端、商業網站、短視頻平臺快速跟進、持續發力,中國日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等通過境外社交媒體賬號對外宣介,幾乎運用了現有全部傳播手段,實現了多平臺聯動,全媒體發聲。
產品形式豐富。從7月20日預熱宣傳開始,中央各主流媒體結合自身特色,在網站、微博微信和客戶端等新媒體平臺推出了一大批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引人注目的話題類報道,吸引人們關注和參與。集中宣傳期間,除了傳統的通訊、評論文章、電視報道、專題節目外,各媒體充分運用新技術手段,制作推出了一大批微視頻、H5、互動游戲、VR全景、航拍直播等新媒體產品,以最快的速度、最新穎的手段、最吸引人的內容,使庫布其迅速成為網上熱詞,瞬間燃爆了網絡和微信朋友圈。
受眾覆蓋面寬廣。中央各主流媒體,分別從各自特點、自身優勢和不同角度出發,進行了認真的研究策劃,著力挖掘不同層面和視角的素材,使得報道更加全面生動,滿足了不同群體的受眾需求。比如,光明日報側重于改革開放對庫布其治沙的推動作用,科技日報側重于技術發展對庫布其治沙的支撐作用,求是雜志則側重于闡述庫布其治沙的時代價值和深遠意義,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則側重于宣傳庫布其沙漠治理經驗對推動全球荒漠化治理的積極作用等等。通過多角度、不同層面的分眾化宣傳報道和精準化推送,極大增強了報道的吸引力感染力,據不完全統計,這次典型宣傳報道,總閱讀、收聽收看、點擊量過億,并受到中東、北非等荒漠化國家和地區的持續關注。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藺思淼在臨別之前,深有感觸地說:“一代代庫布其人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在荒漠中創造出了奇跡。作為一名國際傳播工作者,我有責任也有義務把發生在這里的故事講述給其他飽受荒漠化困擾的國家,讓‘庫布其經驗’造福世界上更多的人。”
潑墨寫意
繪就“生態鄂爾多斯”新華章
不忘初心,回眸聚能量,繼續前行,步履愈鏗鏘,復興路上再出發。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中國綠色夢開啟人們對未來的暢想,為鄂爾多斯各族人民不斷前進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豐潤的道德滋養,讓主旋律更嘹亮、正能量更強勁,宣傳思想文化戰線重任在肩、責無旁貸。
中央15家主流媒體把庫布其沙漠治理作為“綠色中國夢的生動范例”,從治沙技術、治沙事跡、治沙合作模式、治沙經驗、治沙精神、治沙人物等方面,對庫布其治沙進行了全方位、深層次、多角度宣傳報道。
從追尋“綠色夢想”,謳歌“綠色奇跡”,到闡述“綠色貢獻”之壯舉,為步入第40個年頭的改革攻堅戰釋放“源頭活水”,再到激發人們“風雨無阻創造美好生活”的斗志,堅定“綠色發展”的信念……飽蘸理性與激情的筆觸,鞭辟入里,娓娓道來。
這次具有劃時代、里程碑意義的典型宣傳,在國內外引起熱烈反響,成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生動范例,在我市宣傳思想工作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必將輝煌地載入鄂爾多斯史冊。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庫布其書寫的綠色傳奇,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樹起一面旗,也為世界荒漠化治理蹚出一條路。各級媒體利用多平臺、多語種,多角度、多手段對庫布其治沙經驗和取得的顯著成效進行了全面系統報道,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在荒漠化治理方面高高舉起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偉大旗幟,為生態脆弱地區加強生態修復與保護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成功經驗,也為世界防治荒漠化開出了“中國良方”、貢獻了“中國經驗”。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各級媒體對庫布其精神的科學內涵和時代意義進行了深入解讀闡釋,生動詮釋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以“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在全市各族干部群眾中引發了熱烈反響,為鄂爾多斯改革發展注入了強大精神動力,進一步堅定了全市廣大干部群眾破解經濟社會發展難題、成功跨越高質量發展必經關口、建設現代化鄂爾多斯的信心和決心,進一步凝聚起了守望相助、團結奮斗、攻堅克難、一往無前的強大正能量。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鐫刻在大地山川,寫進人民群眾心中。中央媒體集體“點贊”庫布其,向外界充分展示了鄂爾多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綠富同興的生動實踐,塑造了“生態鄂爾多斯”新形象,極大提升了鄂爾多斯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讓“生態鄂爾多斯”這張名片更加閃亮,必將極大地推動庫布其沙漠治理經驗走進全國、走向世界。
已越關山,再眺雄峰。
鄂爾多斯市時刻牢記、努力踐行這個使命任務,蘇翠芳部長在“庫布其沙漠治理經驗”宣傳報道表彰總結大會上,號召和激勵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和宣傳文化系統廣大干部在新時代擔當新使命、展現新作為,再次吹響“集結號”:“讓我們乘著庫布其沙漠治理經驗宣傳報道工作的良好勢頭,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推出更多‘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接地氣’的精品力作,把庫布其沙漠治理經驗宣傳報道工作中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轉化為推動宣傳思想工作開新局、譜新篇的長效機制,把集中采訪活動中展現出的優良工作作風和良好精神風貌轉化為擔當‘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務的實際行動,推動宣傳思想文化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在傳承中羽化新飛,在創新中蓄勢前行。
面向新的壯闊征程,鄂爾多斯手握“庫布其經驗”綠色之箭,正從大漠走出內蒙、走進全國、走向世界,必將為創造更多綠色奇跡,推動人類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多“中國力量”“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
致敬過往,實干今朝,開啟未來。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上,鄂爾多斯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全體將士,已整裝出發,必將再譜新的壯麗篇章,為“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