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后:以花為媒,助推全域綠色發展巴彥淖爾
百合花棚
這幾天,杭錦后旗一家花卉公司的負責人馬東勝叫忙不迭:“都是打電話來預訂百合花的,每天大約銷售四千多枝,每枝10元左右,還有全市80多家花店與我們聯系供貨。”馬東勝介紹,公司新簽訂了與6戶農戶的6個大棚15畝24萬株的百合花種植計劃,下一步打算再種植10萬株的小雛菊,示范引領帶動更多的農戶走上脫貧增收致富的道路。
日前,杭錦后旗以舉辦“天賦河套”鄉村論壇暨“春光美”百合花推薦會為契機,多措并舉加快2019年產業融合發展,走出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逐步引領示范帶動農戶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助力鄉村振興。
打造綠色農牧業生產基地。按照“兩軸三線、資源整合、一核多輔、研推并重、集成示范”的思路,沿“兩軸三線”串點連片,打造縱貫全旗九鎮一農場的全域綠色生產布局;繼續對奶牛、肉牛、肉羊等養殖業重點扶持,建設千頭以上奶牛牧場10個、500頭以上肉牛養殖場6個,完成太陽廟農場萬頭肉牛養殖基地建設,建成大型種羊場和萬只現代化肉羊繁育場,推進肉羊經濟雜交改良示范基地建設,全旗牲畜飼養量達到350萬頭(只)以上;抓好控水降耗,實施高效節水、水肥一體化灌溉13萬畝,改造鹽堿地11.3萬畝;抓好控肥增效,推廣機械深施肥、專用配方施肥、新型肥料運用面積合計165萬畝;抓好控藥減害,嚴格實行農藥實名制購買和廢棄包裝物有償回收,扶持專業統防統治合作組織發展,推進示范區建設,技術覆蓋面積達到60萬畝;抓好控膜提效,實施地膜回收利用清潔示范項目,推廣使用0.01毫米厚地膜和“一膜兩用”等技術,年回收加工利用廢舊殘膜不少于1000噸,不斷夯實綠色可持續發展基礎。
提升綠色產業化生產水平。立足實際,以農畜產品加工業為中心,向前延伸綠色種養殖,向后拓展精深加工、冷鏈倉儲、電商物流、銷售服務、品牌建設等,推動三次產業融合遞進,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借助“天賦河套”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的有利契機,把杭后特色優勢明顯的頭道橋蘋果梨、二道橋白蓮脆、三道橋西瓜、沙海紅枸杞、大發公雪花粉、月陽西紅柿、嘯天火龍果等農產品打造成為繼旭一牛肉、河套王酒之后“天賦河套”區域公用品牌“大合唱”中的新成員。
推動綠色循環經濟加快發展。實施170個規?;B殖場“一控三防三配套”糞污處理標準化改造,發揮力景華榮生物有機肥、杭龍生物質發電、景泰源生物天然氣等項目的帶動作用,實現廢棄物循環利用;加強清潔能源開發利用,依托中節能、國電、睿斌等企業,大力發展太陽能、生物質能、生光互補等綠色能源產業,提高清潔能源占比和使用效率,推進節能降耗。
2019年,杭后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落實高質量發展根本要求,進一步推進以“天賦河套”品牌為引領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