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好我的“黃羊客人”二連浩特
下午3點多,烏力吉巴雅爾像往常一樣,開車前往離家不遠的水槽點蓄夠牲畜的飲用水。一個多小時后,家里的活兒基本上做完了,他開始了一項特殊的工作——觀看監控視頻。只見三五成群的野生黃羊陸續來到水槽點飲水,時而低頭覓食,時而警覺地觀察周圍環境。
烏力吉巴雅爾是二連浩特市格蘇木額爾登高畢嘎查牧民,他積極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加大羊群出欄力度,羊從1100多只逐步減少到現在的200多只。同時以羊換牛,引進西門塔爾牛、夏洛萊牛進行繁殖,將牛的數量控制在20多頭。由于草場管護有方,生態環境越來越好。
3年前的冬天,許多原本生活在蒙古國的野生黃羊成群向中蒙邊境地帶遷徙,17只黃羊跑進烏力吉巴雅爾家的草場“安營扎寨”。他在黃羊棲息的草場上擺放了一個水槽,在滿足自家牲畜飲水的同時給黃羊補水。二連浩特屬于干旱荒漠草原,降水量少、風沙大,保障自家牲畜草料都是問題,更別說另外供給一群黃羊,但他心疼這群活躍的生命,再難都要一樣對待它們。
烏力吉巴雅爾喜歡琢磨,他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在草場上安裝監控探頭,在機井上安裝自動化設備,將1.7萬畝草場用網圍欄圍成7塊進行劃區輪牧。他家屬于草畜平衡戶,可以繼續放牧,但是為了長期發展,烏力吉巴雅爾與其他旗縣草場面積大、牲畜少的牧民簽訂租賃協議,每年6月份開始遷徙走場幾個月,讓自家的草場得到更好的修復。經過幾年治理,他家的草場植被返青高度從原來的2厘米增到12厘米,植被蓋度達到12%,草群種類越來越多,草原上經常能看到兔子、狐貍等野生動物。在烏力吉巴雅爾一家的悉心照料下,17只的黃羊群,現在已經增加到22只。
“過年也不休息,干活兒和平時沒什么區別。除了照顧好自家牛羊,還要照顧好我的‘黃羊客人’!”烏力吉說。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