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錫盟規模以上工業運行情況錫林郭勒盟
2018年,錫盟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和自治區黨委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工業經濟呈現穩中向好、結構優化、動力增強、效益提升的良好勢頭,為邁向高質量發展夯實了基礎。
一、“好”的趨勢在穩固
——從全年運行情況看,總體趨穩向好。進入四季度以來我盟規模以上工業經濟呈現穩中向好態勢,全年282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5.0%,較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別提高1.0個和0.8個百分點。從整體走勢看,前五個月持續保持5.5%以上的增長速度,月均高于全區水平2.0個百分點,位次居于中高位增長區間;從6月份起,部分礦產、化工企業停業整頓以及屠宰加工企業整體延期開工等諸多因素影響,規模以上工業呈現短暫的波動期,到8月份累計增速跌至全年最低2.9%。自9月份起,隨著停產企業逐漸復工,煤炭、電力、甲醇等產品市場回暖,有效產能得到充分釋放,規上工業增速觸底反彈,并持續快速回升,后三個月累計增速穩定在5.0%左右的適度增長區間,年內規上工業運行呈“短波動、長穩定、總體向好”運行態勢。
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圖示
——從行業運行情況看,主導行業支撐有力。2018年,我盟工業經濟所倚重的能源、冶金、農畜產品加工、建材、化工和裝備制造業等六個重點產業完成增加值占全盟規上工業總量的99.7%,較上年增長5.1%,拉動全盟規上工業增長5.1個百分點,貢獻率超100%。其中,能源工業在煤電油量價齊升的帶動下總量持續擴大,增加值占全行業近七成,達到66.3%,拉動全盟規模以上工業增長2.4個百分點,主導作用顯著。化工、冶金、裝備制造、農畜產品加工和建材行業三升兩降,增速分別為97.0%、6.5%、1.2%、-7.1%、-15.1%。其中化工行業對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
——從地區間發展情況看,各地企穩回升、差距明顯縮小。2018年全盟共9個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呈正增長,其中4個地區增速高于全盟平均水平。增幅最高的多倫縣受大唐煤化工甲醇價格大幅上漲拉動,有五個月的增速保持在100%以上,其中9月當月增加值增速高達3倍,當月貢獻率高達72%;西烏旗、烏拉蓋、阿旗、藍旗和錫市等能源工業為主的地區,增加值總量占全盟75%左右,合計上拉全盟增速4.3個百分點,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高達90%。在煤炭生產領域,西烏、烏拉蓋、阿旗和錫市4地煤炭產量達9396萬噸,占全盟原煤生產量95.0%,對全盟原煤產量和煤炭行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到96.8%和173.8%;在原油生產領域,錫市華北油田一家企業產量占全盟原油90.0%,對原油開采行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超100%;在電力生產領域,正藍旗上都電廠全年累計發電量達190.76億千瓦時,占全盟發電量近一半,對全盟發電量和電力生產行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到15.2%和26.1%。全盟各旗縣市(區)中增速最高與最低的差距由年初的280.1個百分點縮小至全年的49.8個百分點,縣域工業增長兩極分化的現象明顯減弱。
二、“優”的表象在顯現
——產業結構繼續優化。2018年,采掘業、制造業和電力燃氣水的生產供應業三大門類增加值分別增長1.7%、10.4%和6.3%,制造業高于全盟平均增速5.4個百分點,拉動全盟規上工業增長2.3個百分點,貢獻率達45.0%;而總量占一半(49.5%)的采礦業增速則低于全盟3.3個百分點,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16.0%,低于制造業29.0個百分點。我盟工業結構持續優化,制造業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
——非煤行業拉動作用加大。年末,全盟規模以上非煤工業企業達264戶,全年共完成增加值占全部規上工業總量的68.7%。按可比價計算,較上年增長6.1%,高于規上工業增速1.1個百分點,高于煤炭行業增速3.7個百分點,拉動全盟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3個百分點。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顯現。降成本力度加大。2018年,全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72.12元,同比減少3.40元;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三項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12.14元,同比減少1.26元。去庫存步伐加快。產成品存貨總額20.74億元,同比下降18.5%;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10.0天,同比減少2.6天。
三、“質”的轉變在孕育
——新增企業活力十足。2018年,有7家新投產企業納入規模以上工業統計,累計完成產值10.65億元,對規上工業產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2%。也就說,每百元產值增量中有22元來自新建投產企業。新建企業均集中在資源依賴程度較低的制造業和新能源行業,其中錫林郭勒盟百惠生糖業有限公司填補了我盟制糖產業的空白,額爾敦肉業為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示范企業。在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的關鍵時期,新企業發揮著推增長、促轉型的積極作用。
——工業存量不斷擴大。2018年,全盟規模以上工業中產值超億元企業共計83戶,戶數約占規模以上工業三成,產值合計則近九成。其中15戶企業產值超10億元,產值合計超全盟一半,同比增長24.5%,高于全盟規上工業增速15.0個百分點。
——效益水平明顯提升。2018年,全盟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6.8%,實現利潤總額53.75億元,同比增長71.1%,增速高于全區平均水平63.6個百分點。其中,全盟7個地區利潤總額實現了同比增長,四個行業利潤總額突破億元。全盟虧損企業同比減少8戶,虧損額同比下降38.6%。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