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大禮包惠及中旗百姓巴彥淖爾
2018年,中旗實施了一大批民生工程,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得到回應,豐碩的民生成果讓廣大群眾的獲得感越來越多。2018年,全旗用于民生支出22.09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1.63%。 社會保障工作扎實推進。民族文化產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建成投用,入駐企業、商會23家,帶動扶持317名農牧民、大學生、返鄉創業人員創業就業。實現城鎮新增就業890人,農牧民轉移就業8516人,組織就業創業培訓978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100萬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異地就醫結算全面推開,打通服務參保患者“最后一公里”。社會保險覆蓋面持續擴大,征繳社會保險費6.17億元,累計支出6.05億元,社保覆蓋36.93萬人次。社會救助工作扎實開展,發放低保、醫療等各類救助資金5130.39萬元。 雙擁優撫工作持續推進,發放慰問、撫恤等補助資金463.6萬元。分配保障性住房747套,發放租賃補貼584.49萬元,改造農牧區危房280戶,低收入家庭住房條件明顯改善。 全民興教工程成效顯著。2018年漢授高考本科上線230人,上線率57.5%,最高分突破600分大關;蒙授高考本科上線25人,上線率67.6%;中考滿分學生44名,滿分率連續兩年居全市第一。烏拉特中旗足球館完成裝修,第三幼兒園開工建設,辦學條件持續改善。 衛生健康事業快速發展。全面推進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婦幼保健院、蒙中醫醫院、楚魯圖衛生院建成投用,旗人民醫院住院樓正在室內裝修,烏梁素太、石蘭計、宏豐衛生院項目加快建設,成功創建為自治區級慢病綜合防控示范旗。 文化體育事業繁榮發展。成功舉辦烏拉特中旗草原生態旅游節暨第七屆鴻雁文化藝術節、中蒙文化交流周、農牧民運動會等系列文體活動。新增自治區級非遺項目3項、非遺傳承人4人。文化館被評為國家縣級一級館,圖書館被評為國家縣級二級館。自治區首批、全市首家融媒體中心掛牌成立。巴音、烏蘭、川井電視發射站建成運行,廣播影視固邊工程走在全區前列。海流圖中老年人活動場、巴音烏蘭、溫更體育館和一中、蒙幼等4個籠式足球場建成投用。
社會治理水平不斷提升。“雪亮工程”一期全部完工,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更加完善。成立全市首家綜合性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率先打造全市首個憲法廣場,建成法治文化示范小區2個。啟動創建食品安全示范旗,有效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全面提升安全生產監管能力,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