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銜來財富的布拉鴿要聞
楊超君正在喂養鴿子
“李雪琴,你好,我現在在布拉格喂鴿子!”2月19日下午,在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紅慶河鎮巴音布拉格村,網友@齊齊一本正經地拍了一個搞笑短視頻到抖音平臺。“在某地喂鴿子”曾是梁朝偉的梗,如今成了每一個來伊金霍洛旗巴音布拉格村旅游的游客口頭禪。
2018年,巴音布拉格村花大力氣發展村集體經濟,不僅建起了宴會廳,辦起了芨芨草掃帚廠,還成立了布拉鴿養殖場,僅春節期間,肉鴿銷量就突破8000只,收入達14萬元。一時之間,這個常住人口不到700人的小村落名聲大噪,來這里買布拉鴿的人越來越多。
走進布拉鴿養殖基地的大門,老遠就聽到成群的鴿子“咕咕”的叫聲。“別看鴿子小,渾身都是寶,也為村集體帶來了財富哩!”巴音布拉格村年僅34歲的村支書楊超君對記者說。事實上,布拉鴿養殖場最初是由楊超君自掏腰包籌建的,直到有了效益,他才交由村集體名下,還將一部分收入分配給村里7個貧困戶作為生活補貼。有人說他傻氣,楊超君卻笑了笑說:“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大學的專業是農業經濟管理,能夠學以致用,為家鄉的父老鄉親出一份力感覺特別有成就感。而且當下很多農村勞動力短缺,養鴿子是最適合不過的項目,首先勞動力投入少,其次投入資金小,種鴿32天孵化一次,效益非常可觀。”
楊超君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養殖場目前有鴿子1.2萬羽,每月按100對種鴿正常產仔220只計算,一年的凈利潤就是18340元,600對種鴿年利潤就是110040元。達到規模養殖后,至少可以解決村內10人左右的就業問題,實現年利潤50萬元以上。楊超君還計劃將養殖場改為種鴿繁育場,向周邊的農村牧區推廣種鴿養殖項目,以第三產業發展為切入點,通過產業反哺,帶動更多的農牧民增收致富。文·攝影/北方新報融媒體記者 張巧珍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