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推進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文化建設 加大傳統文化傳承保護力度要聞
2月28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在呼和浩特市召開了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重要講話精神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扎實推進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固。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有關負責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民族文化是民族團結進步不可或缺的內容,近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少數民族文化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有效措施,推進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文化建設,加大傳統文化傳承保護力度,取得了顯著成效。
著力推動藝術創作生產 推出一大批新創劇目
一年來,我區聚焦中國夢時代主題,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脈,創作推出了話劇《信仰的力量》《烏蘭牧騎戀歌》、京劇《大盛魁》、舞劇《駝道》等一大批新創劇目,錫林郭勒盟創排的民族歌舞劇《我的烏蘭牧騎》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重點扶持劇目。內蒙古藝術學院創排的舞劇《草原英雄小姐妹》榮獲中國舞蹈最高榮譽“荷花獎”。各級烏蘭牧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主動對接群眾文化需求,全年深入基層演出7000多場次,舉辦了“草原音樂周末”“草原戲劇展演”等一系列文藝惠民演出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基層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著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一批標志性大型文化設施相繼建成
一年來,我區積極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呼和浩特市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成為繼鄂爾多斯市、包頭市之后內蒙古第3個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內蒙古文化館新館建設進展順利,呼倫貝爾市群藝館、興安盟圖書館等一批標志性大型文化設施相繼建成,初步形成覆蓋城鄉、布局合理、實用便捷五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組織開展了全區農牧民文藝匯演、原創民族舞大賽、西部民歌會等一系列示范性、引領性群眾文化活動。“三館一站”免費開放工作扎實推進,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制改革持續深化,文化服務民生效果顯著。“數字文化走進蒙古包”工程服務面積60余萬平方公里,惠及農牧民300余萬人。
著力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推動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
內蒙古是文物大區,有不可移動的文物古跡2.1萬余處,世界文化遺產1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1處,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11處,歷代長城7570公里。同時,內蒙古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富集區,有人類非遺代表作2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81個89處,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487個819處;有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82人,自治區級代表性傳承人967人。
一年來,我區積極推動遼上京和祖陵遺址、紅山文化遺址、萬里茶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組織對五當召、金界壕遺址等重點文物單位進行保護修繕;開展了文物法人違法專項整治和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積極推動博物館建設,制定出臺了全區特色博物館體系建設意見,智慧博物館建成并向公眾開放,各級各類博物館逐漸成為弘揚民族文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主要陣地。
著力加強文化市場監管全面推動文化市場轉型升級
一年來,我區扎實推進“文化市場北疆穩定工程”,全年開展執法檢查38.5萬人次,檢查經營單位13.2萬家次,責令改正576家次、停業整頓50家、吊銷營業執照16家、辦結案件3023件,1宗案件入選“全國文化市場十大案件”。全面推動文化市場轉型升級,組織開展了上網服務場所環境服務等級評定工作。積極推動“放管服”改革,理順了文化市場行政審批工作。積極推進文化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召開了全區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現場觀摩會。承辦了全國網絡文化執法以案施訓培訓班,開展了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技能比武活動。
著力推動對外文化交流接待40多個國家和地區人員來訪
一年來,我區相繼選派藝術團組分赴越南、德國等國家及地區開展了“歡樂春節”活動。開展對俄蒙文化交流與合作,組團參加了“感知中國”中國內蒙古文化周活動、“貝加爾之聲”國際舞臺爵士歌手大賽、“蒙古娃”少兒美術作品展活動,持續推進中蒙聯合考古項目。與斐濟中國文化中心合作開展“美麗草原我的家”內蒙古文化年活動。赴澳門開展“衣錦風尚”民族服飾展系列活動。先后接待了40多個國家和地區人員來訪,開展了文藝演出、交流座談活動。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