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土黑粗”瞄準“高精尖”——內蒙古扎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紀實要聞
正月十一,剛迎來一場瑞雪的包頭市春寒料峭,位于濱河新區的東寶生物現代化明膠生產車間內卻熱度不減。來自廣東、重慶、安徽的訂單產品交付在即,一根根晶瑩剔透的淡黃色膠條連綿不斷從設備中擠出,自動進入下一道工序。
“我覺得,這一年,我們既是高質量發展的踐行者,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受益者。”東寶生物技術總監鐘偉望著繁忙的生產線,興致勃勃地說道。
過去的一年,包頭東寶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擴建了明膠生產線、提檔升級建設了年產2000噸膠原蛋白項目,不僅大大提高了產品附加值,更一舉填補了高檔次膠原蛋白國內市場的空白。
最是一年春光好!春節剛過,內蒙古各地的企業和項目便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干事創業的建設景象。過去的一年里,他們同東寶生物一樣,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方向,轉方式、調結構、促發展,開創了一番發展新天地。
這只爭朝夕的勁頭、堅定不移的信念,源自何處?
2018年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銳意創新、埋頭苦干,守望相助、團結奮斗,扎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脫貧攻堅,扎實推進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固,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殷切的囑托是催征的號角,更是指路的明燈!
結構調整持續加速,轉型升級不斷升溫,新舊動能轉換步伐鏗鏘有力
伴隨著響徹不停的轟鳴聲,一張張鋼板被源源不斷送入兩座先進的立式全輻射管加熱連續退火爐中。在爐內,鋼板將首尾相接走過長達數公里的漫長旅途,在經過800多度高溫加熱以及一系列冷卻、水淬的復雜工序后,最終脫胎換骨、蛻變成一卷卷強度高、韌性強、延展性好的優質稀土鋼。
這是包鋼集團重要的結構調整項目——稀土鋼板材廠連續退火生產線,主要生產高附加值的寬幅汽車板、汽車高強鋼和高檔家電板。在長長的廠房綠色通道盡頭,稀土鋼板材廠總工程師王棟指著一個剛剛下線的稀土鋼商品卷說:“這批產品將被運往廣東等地,在那里,會被進一步加工成高檔家電和汽車板材。”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把重點放在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上,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
2018年,是包鋼近年來經營業績最好的一年:持續鞏固擴大扭虧增盈戰果,鋼產量躍上1500萬噸大關;全年預計實現營業收入800億元,同比增加117億元,創歷史新高。
最讓包鋼人在意的驚喜變化是:這一年,包鋼堅持轉型升級,產業結構形成了新格局——全面提升兩大主業和多元產業發展質量,推進產業融合延伸。鋼鐵產業向中高端延伸、稀土產業向終端應用延伸、多元產業逐步顯現協同效應。
2018年,包鋼鋼材產品逐步改變低檔次為主的局面,向高端化、高效益、高質量邁進。21個稀土鋼品種已實現批量化生產。轉型升級的成效體現在哪兒?市場最有發言權。這一年,內蒙古包鋼鋼聯股份有限公司的眾多拳頭產品擁有了更多的高端客戶。
說起這些,銷售公司副經理馮立義如數家珍:汽車行業,由原有的沖壓材、五金件等低端銷售渠道轉向中高端汽車行業,包鋼產品進入一汽、東風、北奔、陜汽、比亞迪等汽車品牌的主機廠;家電行業,開發全國知名家電生產企業,新開發重點直供戶20余戶,包鋼產品進入了美的、長虹、TCL、海信等知名企業,格力電器、富士康也進入試料階段;石油石化行業,管線鋼入選中海油油套管供應商短名單,成為中石油戰略供應商,是中石化一級供應商,成功實現“三桶油”全部入圍……
“沒有符合高端客戶需求的高質量產品,再便宜人家也不要。”馮立義說。他的這句話反之亦然,2018年,包鋼國內噸鋼銷售均價歷史性地提高到行業平均水平以上,就是明證。
客戶的高度決定產品的高度,市場的多樣化需求也成為加速轉型升級的催化劑。2018年,包鋼股份試行了銷售部門提出需要、生產部門負責組織、技術部門提供支持的“三位一體”的新產品研發運作模式,以加速產品更新換代,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這種“私人訂制”方式大大縮短了新產品研發時間。在市場的倒逼下,2018年包鋼股份開發了206個新品種,完成新產品產量達214萬噸,是計劃量的1.65倍。
“今年年初我們已出臺正式文件,將這一方式變成制度固定下來,對新產品的開發流程進行周期性縮短,從銷售部門反饋到排產,只需要一周的時間。”包鋼股份生產部業務主辦劉洋說。
窺一斑而知全豹。2018年,自治區上下立足優勢、挖掘潛力,扎實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圍繞資源轉化增值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產業精深加工度和資源綜合利用率。《關于創新管理優化服務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實施意見》等意見方案相繼出臺,新舊動能轉換步伐鏗鏘有力。
產業鏈條持續延伸,高附加值不斷演進,現代能源經濟發展破題開局
位于黃河“幾”字灣的鄂爾多斯大路工業園區,現代能源經濟正形成小氣候。
2月18日下午,內蒙古垣吉化工有限公司年產10萬噸費托臘精制項目生產車間內,一臺機器人正在完成產品煤基合成臘的最后一道工序,打包裝袋。煤基合成臘呈白色小顆粒狀,卻是由烏黑的煤轉化而來,在工業領域應用廣泛。
煤炭是如何由“黑”變“白”的?內蒙古垣吉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潘慶敏揭開奧秘:“我們的原料來自于伊泰煤制油項目產出的中間產品。過去,這個中間產品可進一步加工成石腦油,每噸售價僅3000多元。現在經過我們的技術處理變成高品質煤基合成臘后,每噸售價達8000元。”
該項目于2018年12月9日投產,改寫了國內高端蠟被國外壟斷的歷史。今年1月12日,公司舉行了產品推介會,來自全國各地的客商蜂擁而至,精制費托臘成了搶手的“香餑餑”。此外,公司的2萬噸/年渣蠟精制項目,以伊泰煤制油項目廢棄物副產渣蠟為原料,又進一步使原煤“吃干榨盡”、變廢為寶。
走出垣吉化工大樓,向遠處望去,費托臘精制項目與它的上游——伊泰年產200萬噸煤制油項目,僅有一墻之隔。而就在不遠處,它的下游——內蒙古曜園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產5萬噸橡塑及膠黏劑助劑項目正在加緊籌建,項目建成后,其產品每噸又將比精制費托臘還要提高產值近2000元。
3個項目環環相扣,從原有的煤制油產業鏈中又延伸出一條足不出區、循環發展的有機產業鏈。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把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做好,緊跟世界能源技術革命新趨勢,延長產業鏈條,提高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效率。
大路工業園區發展局局長賈英俊告訴記者,2018年,立足發展現代能源經濟,園區在招商時就注重在現有產業基礎上,引進延鏈、補鏈項目,使產業互為耦合,整體推動園區產業向精細化、綠色化、集群化、智能化發展。此外,久泰能源精細化工、易高碳素新材料等一個個“巨無霸”煤化工項目,也在通過自身不斷發展壯大、延伸產業鏈條,逐步發展成大路工業園區的“園中園”。
2018年,大路園區聘請中國石油規劃院和中國國際咨詢公司編制完成了招商引資項目庫,形成項目清單32個,重點圍繞園區產業鏈延伸進行招商引資。2018年,園區共引進工業項目14個,協議投資額500多億元,其中9個項目為產業鏈延伸的高端精細化工項目。
截至目前,園區已形成煤化工460萬噸、多晶硅5000噸、催化劑1.2萬噸、發電量35億度、配套煤礦3700萬噸的產能。
一條條持續延伸的產業鏈、一個個不斷擴大版圖的“園中園”,撐起了現代能源經濟發展的脊梁。
縱觀全區,在2018年,我區建設現代能源經濟已破題開局,能源產業同比增長6.7%,煤炭轉化率達到38.4%。
科技創新持續發力,新興產業不斷涌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藍圖呈現
走進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的包頭中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數字化車間,一臺六軸工業機器人正靈活地扭動著手臂“關節”,精準地控制托盤上下騰挪、傾斜轉動,最后將其準確放入成品裝置中。這種需要幾個人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這臺機器人僅用了幾秒鐘。
“機器人完成這種精細操作,主要靠里面安裝的伺服電機。我們研發的伺服電機由于在核心部件上加入了稀土元素釹鐵硼磁石,實現了比國內同類產品體積小一倍、效率高一倍,能經受住機器人頻繁的正反向和加減速運行。”中科智能副總經理閆榮介紹。
長期以來,高精度、高響應速度的伺服電機主要依賴國外進口,不但價格昂貴而且在技術上也受制于人。為打破國外技術壟斷,中科智能充分利用包頭稀土永磁材料產業優勢,聯合中科院電工研究所和稀土研發中心,突破核心技術,實現了高性能伺服電機的批量生產。這一項目于2018年底試生產,已形成年產5萬臺套伺服電機的生產能力。
2018年,我區稀土轉化率達到80.6%,稀土化合物增長45.9%。從稀土原材料的開發到伺服電機的研發,稀土資源富集的包頭市正從“挖土賣土”的困境中走出,通過技術創新發力新興產業,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主任池建義拿起一個伺服電機樣機向記者解釋稀土產業鏈怎樣經過“技術之手”一段一段被拉長:“鐠釹金屬一噸大概賣40萬元,我們把鐠釹金屬做成釹鐵硼,一噸能賣上百萬元;我們再把釹鐵硼做成伺服電機、做成機器人,價格更高了。這就是典型的延長產業鏈,提升附加值。”
除了伺服電機,在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借助高科技的神奇點化,其貌不揚的稀土成功實現“72變”,變幻成更多琳瑯滿目,令人耳目一新的高科技新產品。
彩虹、雪花、櫻花、滿天星……五彩繽紛的稀土釉陶瓷在高溫燒制后生成各種釉變效果。這些獨一無二的“寶貝”是稀土研發中心通過不斷技術攻關,自主研發出來的。這種世界首創的綠色、環保、抗菌稀土釉已申請6項發明專利,生產線已上馬試運行。
在稀土研發中心孵化成立的包頭中科鋤禾科技有限公司,綠油油的各式蔬菜正在茁壯成長。科研人員張彤指著蔬菜上方一排排照明燈解釋:“這種燈用稀土發光材料做燈芯,能精準地發出植物生長所需的波段。用其進行科學補光,可以保證設施農業在產量和品質上的穩定。”
據了解,中國科學院稀土研發中心組建4年來,瞄準經濟發展重點領域的科技前沿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做足稀土大文章,已累計追蹤高技術項目14項,建立中試線8條,孵化高科技企業15家。
眼前的景象只是全豹之一斑。放眼全區,在培育新興產業中壯大新動能,全力推動現代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節能環保、軍民融合等新興產業規模化、高端化、綠色化、集群化發展,蹄疾步穩,勢頭正勁!2018年,全區高新技術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7.1%,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快10個百分點。價值量、科技含量更高的新產品實現了良好增長,單晶硅增長1.2倍,石墨及碳素制品增長42.8%,新能源汽車產量達11547輛。
初春的一場瑞雪滋潤了草原大地,嚴寒過后迎來暖暖的春意。新的一年,內蒙古在“形”與“勢”的變化中堅定信心,在“危”與“機”的轉換中把握機遇,在“穩”與“進”的統一中積極作為,與時代同頻共振,以奮斗書寫華章,昂首邁向經濟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文/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許曉嵐 李永桃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