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在一線】扶貧歸家,女兒竟然叫他“舅舅”要聞
“木仁總是笑瞇瞇的,工作干勁兒十足,把村里的事情當做自己家事情辦,幫了我們很多忙,我們太喜歡他了!”說起木仁,興安盟阿爾山市明水河鎮蛤蟆溝村的村民們都這樣說。
蛤蟆溝村是明水河鎮3個貧困村之一,是深度貧困村。2018年4月木仁被下派到蛤蟆溝村擔任駐村工作隊員。剛到蛤蟆溝村,木仁就迅速轉變角色,懷著極大的工作熱情開展工作,把自己看做是一名普通村民,把蛤蟆溝村當作自己的家,起早貪黑、走村串戶,深入村民家中調查摸底,訪貧問計,了解生產生活狀況,認真記好民情日記。
駐村不到一年,他對每一戶家庭的情況了如指掌,用他的話說就是:“閉著眼睛都能找到貧困戶的家。”在他心里,每一戶家住哪里,有幾口人,房屋怎么樣,勞動力如何,患什么病,有什么困難都一清二楚。
剛開始,扶貧工作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好開展,由于大多數村民對扶貧政策不了解,產生了許多問題,有人認為不公平,有人認為對自己比別人的幫扶措施少,每天都有村民堵在辦公室門口,要一個說法。
木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以群眾反映的問題為突破口,堅持從小事抓起,一個一個地解決群眾的困難,逐個化解群眾心中疑慮,并從產業發展、易地扶貧搬遷、就業創業、安全飲水、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兜底保障等方面因戶施策,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他,每一戶村民家至少去了十幾次。
蛤蟆溝建檔立卡戶韓順志的岳母妍喜芬在分配廉租房時,由于個人疏忽,沒有分配到房屋,她又后悔又著急,第一時間想到找木仁幫忙。木仁當天就聯系了鎮政府和住建局詢問了具體情況,及時補辦了手續,最終妍喜芬如愿住上了廉租房。
建檔立卡貧困戶白玉柱是低保貧困戶,患有腦炎,去年還患上了腦溢血,夫妻二人靠僅有的低保金維持生活,身體不好行動上也吃力。木仁經常去看望老兩口,幫助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兒,由于老人身體有殘疾,木仁便聯系了鎮殘聯,給老人辦理了四級殘疾證。目前正在與民政部門溝通,將白玉柱的低保提檔。
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就連木仁也記不清自己究竟幫了多少人的忙。進村道路他不知來回走了多少遍,早出晚歸,有時候半夜還吃不上一口熱飯。由于長期駐村,剛進村時那個陽光帥氣的大男孩早已變得黝黑滄桑了,貧困戶劉芳說:“木仁剛來的時候看著特精神,現在黑了,瘦了,也駝背了,為我們付出了很多,大家都很認可他”。
在工作隊中還有一個關于木仁的笑話,眾所周知,駐村工作隊是沒有節假日的,2018年5月,由于為貧困戶辦理產業借款等工作繁重,木仁連續工作50多天沒有休息。好不容易盼來一個休息日,當他風塵仆仆回到家中,推開家門,16個月的女兒看見他竟喊了一聲舅舅!這讓木仁心中一顫,五味雜陳,自己的孩子由于太長時間沒見到爸爸,竟然不認識爸爸了,讓這個一米八的漢子心中有些難過。
在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木仁明白,作為駐村工作隊成員他必須竭盡全力,舍小家顧大家,他不但是一個爸爸,他還是蛤蟆溝村這個大家庭里的一員,為了這個“大家”,他要更努力地去完成各項脫貧攻堅任務,給組織和當地民眾交上一份圓滿的答卷!文/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胡日查 高敏娜 實習生 于佳楠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