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今年3·15要做這些事兒!要聞
一年一度的3·15馬上就要來了,2019消費維權年的主題為“信用讓消費更放心”。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管局、內蒙古自治區消費者協會3月15日將舉辦2019年紀念“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系列宣傳活動。
瞧瞧今年“3·15”有哪些活動
活動內容主要包括內蒙古自治區消費者協會副會長楊林解讀2019年“信用讓消費更放心”年主題;公布2019年消費維權重點工作;表彰2018年度“十大最美消費維權人物”;公布首屆“消費者信得過產品”并頒發證書;表彰放心消費創建工作成績突出單位并頒獎;舉行“放心消費在內蒙古”官方標識啟動儀式;百家企業、行業協會、旗縣政府領導在“放心消費創建活動承諾墻”上簽名;百家企業現場簽承諾書;名優產品、假冒偽劣商品展示主會場外長廊設假冒偽劣展示區,主會場內設名優產品展示區;“放心消費在內蒙古”高峰對話等。
今年內蒙古將12331、12365、12358、12330等市場監管領域投訴熱線統一整合到12315。
看看2018年有哪些投訴熱點
2018年,全區各級消費者協會受理消費者投訴錄入系統案件共5666件,解決4814件,投訴解決率84.96%,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598萬元。其中,因經營者有欺詐行為得到加倍賠償的投訴42件,加倍賠償金額11萬元。2018年,接待消費者來訪和咨詢近30510余人次。
據介紹,根據投訴性質分析,在所有投訴問題中,質量問題占38.16%,其他問題占27.50%,合同問題占12.55%,售后服務問題占10.71%,價格問題占3.81%,虛假宣傳問題占2.95%,安全問題占1.41%,假冒問題占1.39%,計量問題占1.06%,人格尊嚴問題占0.46%。產品質量、其他和合同問題仍是引發投訴的主要原因,占投訴總量的78%以上。
按照商品和服務類別分析,2018年,全區消協組織受理商品類投訴3255件,其中服裝鞋帽類共647件,占商品投訴總量的19.88%,位居商品類投訴第一。家用電子電器類、交通工具類、日用商品類及服裝鞋帽類四類商品的被投訴量分別居第二到第五位。
2018年,全區消協組織受理服務類投訴1455件,服務類投訴中,生活、社會服務類投訴有698件,占服務類投訴總量的47.97%,位居服務類投訴第一。電信服務、文化、娛樂、體育服務、銷售服務及生活、社會服務類等四類服務投訴分別居第二到第五位。
2018年,全區生活、社會服務類的投訴呈多發趨勢,其中,中介、美容美發、汽車保養修理行業等投訴居多。表現為高價推銷服務或產品、服務效果與宣傳不一樣,辦理預付消費卡后,服務質量大打折扣,辦卡容易退卡難,消費者權益受損后,經營者百般推諉,拒絕承擔責任等。其他投訴增多的還有,全區老年消費類投訴,一些不法商販采取流動兜售、上門推銷等方式,以免費咨詢、義診等為誘餌,向老年人推銷無廠名、無廠址、無產品合格證的“三無產品”“假冒偽劣”商品,出現老年人人身財產遭受損害。同時,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網絡外賣訂餐等服務糾紛逐漸增多,主要表現為外賣不能按時送達、因食品質量引發疾病、食物與訂單不符等問題。另外,裝飾裝修、新型消費、預付卡消費等也成為投訴熱點。
內蒙古消協公布2018年度消費維權典型案例
3月5日,內蒙古消協公布了2018年度典型維權案例。內蒙古消協提示,消費者要自覺培養理性、科學的消費理念,提升維權意識,當消費者遇到相關問題時,注意保留好必要的票據,及時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也要提高維權素質,依法、理性維權。
2018年度“十大最美消費維權人物”公布
為鼓勵廣大消費者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消費維權事業,內蒙古自治區消費者協會2018年在全區范圍內開展了“十大最美消費維權人物”評選活動。決定授予內蒙古廣播電視臺經濟生活頻道方華等10名個人為內蒙古自治區2018年度“十大最美消費維權人物”榮譽稱號,授予興安盟消費者協會秘書長竇永平等5名個人為內蒙古自治區2018年度“十大最美消費維權人物”提名榮譽稱號,表彰他們在消費維權工作中的特殊貢獻。
(內蒙古新聞網編輯王彤整合自北方新報、呼和浩特新聞網、呼和浩特晚報)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