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第一区,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91免费观看网站,在线播放黄,老妇女人一级毛片,国产一区二区在线91,日本a黄色片

【牢記囑托】保持戰略定力構筑祖國北疆萬里綠色長城要聞

內蒙古新聞網 / / 2019-03-23 11:32

【牢記囑托】保持戰略定力構筑祖國北疆萬里綠色長城——訪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通遼市委書記李杰翔

就如何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3月20日,本報記者采訪了自治區黨委常委、通遼市委書記李杰翔。

李杰翔說,深入學習全國兩會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深切感受到內蒙古是幸運的,作為內蒙古人是幸福的,全區各界人民代表能夠面對面向總書記匯報內蒙古發展的新變化新進步,聆聽總書記的諄諄教誨和殷殷囑托,讓2500萬草原兒女深感榮幸溫暖,備受激勵鼓舞,通遼大地全面興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

學思踐悟,真知篤信,建設各族群眾守望相助的美好精神家園。貫通領會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從“四個著力”到“三個扎實”,再到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總書記親手為我們擘畫發展藍圖、定制行動綱領,既指出了內蒙古在全國的戰略地位,又明確了內蒙古的職責使命,既具有深刻的生態意義,又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是指導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理論之源、實踐之基、行動之要。我們將始終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好“兩個維護”,把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深刻領會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深遠考量,樹牢綠色草原意識,倍加珍惜優美生態環境這一寶貴財富,牢記戰略定位,扛起政治責任,以更大的決心,付出更艱巨的努力,保護好草原這一內蒙古少數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切實把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和殷切希望轉化為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構筑祖國北疆萬里綠色長城的生動實踐;深情感悟總書記對邊疆民族地區的真切關愛,凝聚團結奮斗力量,堅持和發揚各民族心連心、手拉手的好傳統,進一步鞏固民族團結進步大好局面,以建設“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為抓手,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精心做好民族工作,讓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讓邊疆穩定常筑長固;深切感受總書記對全區各族群眾的牽掛惦念,秉持真摯為民情懷,把各族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在實現學有所教、勞有所獲、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弘揚吃苦耐勞、一往無前的蒙古馬精神,始終保持“過緊日子”的清廉勤儉本色,讓發展更有溫度、幸福更有質感。

守綠穩綠,增綠強綠,為建設祖國北疆萬里綠色長城作出通遼貢獻。綠色是內蒙古的底色和財富,也是通遼各族干部群眾堅持不懈的追求。落實總書記“保護和建設好這片大草原”“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等重要要求,厚植底色、逐綠前行,是我們必須自覺擔負起的重大政治責任。對于通遼來說,要重點從四方面著手。一是守綠,就是要保護好西遼河流域系統生態。西遼河是通遼的母親河,孕育了歷史悠久的紅山文化、富河文化,守護著科爾沁草原、遼河平原的肉庫糧倉和城鎮鄉村,是中華文明三大源頭之一。我們將以西遼河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為重點,加快實施引綽濟遼、LXB供水、河庫補源、濕地功能恢復等重點工程,推進污水處理、中水回用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全面恢復區域生態系統功能和植被原貌,進一步涵養科爾沁草原豐美水草。二是穩綠,就是要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生態環境問題,持續深入開展藍天碧水凈土行動,加強大氣環境治理,徹底解決區域產能集聚造成的環境隱患,保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穩定在85%以上。深入推進水價綜合改革,積極推廣“四控”農業,全面整改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問題,組建綠色發展基金,確保2020年全市礦山全部建成綠色礦山。三是增綠,就是要實施以“四個千萬畝”為重點的重大生態工程。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按照“北保護、中節水、南治沙”的思路,確保到2020年,建成1000萬畝高效節水農業,實現年節約地下水10億立方米;加快推進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水土保持等生態建設項目,落實好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政策,按照舍飼半舍飼、禁牧不禁養要求,保護恢復1000萬畝科爾沁草原生態,建設1000萬畝現代畜牧業示范工程;統籌推進防沙、治沙、用沙、護沙,系統治理1000萬畝科爾沁沙地。四是強綠,就是要以制度建設為生態文明提供堅實保障。進一步完善規劃體系、指標體系、項目體系、政策體系和考核體系,禁止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違法開墾草原,嚴厲打擊一切破壞草原和非法占用草原的行為,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生態面積不減少、生態邊界不突破。

保持定力,知行合一,加快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全面落實總書記轉方式“五個結合、五個融入”和“扎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等重要要求,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統籌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系,努力提升綠水青山的“顏值”,做大金山銀山的“價值”。在空間布局上,嚴守三區三線。堅持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前置條件和底線保障,遵循生態系統機理和內在的基本規律,科學劃分生態功能區,北部建設現代畜牧業示范區,中部建設農業高效節水示范區,南部建設集保護利用于一體的沙漠公園。在產業發展上,貫穿綠色理念。以“九鏈五都”建設為抓手,進一步補鏈延鏈強鏈,促進各環節綠色循環對接,堅決淘汰落后低端過剩產能,堅決不上污染項目,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產品結構綠色終端,有效破解“四多四少”問題。依托生態資源文化優勢,培育壯大現代蒙醫藥、沙產業、大數據等新興產業,積極發展生態旅游、休閑觀光農業、綠色礦山開發、民族文化產業等現代服務業,把生態價值轉變成“金山銀山”。實施公用品牌創建工程,鞏固提升“通遼黃玉米”“科爾沁牛”地標產品影響力,打造產值超千億的綠色農畜龍頭產業和千億元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擦亮“生態通遼”“綠色通遼”“品質通遼”名片。在能源利用上,突出清潔高效。緊緊抓住自治區規劃建設國家現代能源經濟示范區的重大機遇,統籌節能、儲能、用能,扎實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清潔能源項目,建設局域智能電網,著力打造蒙東能源負荷中心、清潔能源輸出中心、電力交易中心,切實把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做好。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


閱讀延展

?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