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突破年”的幾點思考興安盟
近平總書記早在2013年6月28日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尋覓人才求賢若渴,發現人才如獲至寶,舉薦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盡其能”。
2019年是盟委確定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突破年”,烏蘭浩特市作為總人口僅30多萬的縣級市如何突破?在哪些方面突破?如何保障工作推進,實現突破?
做好“頂層設計”,打好“政策牌”
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根本是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人才工作重要思想,落實到人才工作各方面和全過程。2019年盟“人才強盟工程”領導小組出臺《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辦法》,對人才引進、培養、使用、服務等方面做了詳細的要求,針對地區實際人才工作問題做了詳細的應對辦法,如何圍繞《實施辦法》的要求制定符合實際的落實措施和相關政策是我們下一步要研究的重點工作。首先,要堅持“人崗相適”的原則,著力吸引一批與地區發展方向、專業契合度高的中高端人才,同時要大力實施本土人才培育工程,給予本鄉本土人才更多關心關愛,不能“引來干兒子,趕跑親兒子”,也要避免“外來和尚好念經”的思維錯覺,讓更多家鄉人服務家鄉。其次,是深度挖掘“鄉秀才”“土專家”,培育一批大中專畢業生、農村種植專家、養殖能手、能工巧匠,激發這些常年活躍在生產一線、對鄉土情深意重的基層人才的活力。第三,要切實從政策角度解決人才工作面臨的一系列問題。
做好宣傳輿論,打好“導向牌”
緊跟習近平總書記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圍繞自治區黨委、政府和盟委、行署及市委、政府關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重大部署,加強新聞策劃,突出宣傳重點,積極開展人才工作宣傳活動,提高人才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發揮人才典型示范帶動的作用,營造人才工作良好的輿論氛圍,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形成推動人才工作的強大合力。積極向自治區、國家等媒體投人才宣傳稿和招聘信息,擴大本地宣傳的覆蓋面,加強本地區人才工作宣傳。
積極開展“鴻雁之家”系列活動,打好“鄉親牌”
通過“鴻雁之家”人才工作中心為在國內外發展的各類興安盟籍有影響力的成功人士和高層次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務。通過組織開展“鴻雁之家”人才工作中心對接會、興安盟籍企業家投資洽談會、興安盟籍高校學子專場招聘會、興安盟籍外出務工技能人才返鄉招聘會等活動吸引在外興安盟籍成功人士和高層次人才回鄉探訪、辦事和投資。以鄉情感人,以真情引人,讓在外興安盟籍成功人士和高層次人才出去有家鄉作為可供依靠的后盾,回來有施展能力、才華的舞臺。
放開用人單位主體限制,打好“渠道牌”
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加快構建具有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完善柔性引才用才政策,做好團結、引領、服務工作,大力營造人才發展良好環境,使各類人才創業有機會、干事有平臺、發展有空間。總結推廣各類用人主體引才用才經驗,健全靈活的用人方式、用人機制、激勵模式,充分激發人才創新創業創造活力。依托“綠色通道”為急需緊缺類人才打開方便之門,解決編制、待遇等問題。同時積極鼓勵和推進柔性引才工作。對急需緊缺的高層次人才,鼓勵用人單位可以不改變原有戶籍、身份和人事關系,不定時間來烏市兼職、科研與技術合作,在項目申報、創新創業等方面享受優惠政策。
建立干部容錯糾錯機制,打好“后盾牌”
“千里馬常有,然,伯樂不常有”,人才工作就是要積極主動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松綁,充分發揮創新意識開展人才工作,尊重人才的成長規律,根據各類人才個性特點和專業崗位的需要,堅持因才上崗、用其所長。要健全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機制,允許“伯樂”可能看走眼時候,激發人才工作者創新性、積極性、主動性,沒有后顧之憂,讓各類人才集中精力專注專業、立足學術本位、建樹術業專攻,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良好條件。
完善考核問效抓落實,打好“監督牌”
堅持“黨管人才”的工作要求,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多單位、多部門組成聯合考核組對人才工作進行考核,并將人才工作考核結果納入科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實績考核,并適當提高權重比例,調動全市各部門、各單位重視人才、培養人才、使用人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加強人才服務,打好“保障牌”
營造科學良好的引人用人氛圍,牢固樹立“人才就是第一資源”的理念,深化自身服務供給,不遺余力地優化人才“生態環境”。完善領導干部聯系人才工作機制,給予人才生活補貼、經濟資助,保障人才健康醫療、交通住房、子女入學等問題。完善優秀人才榮譽制度和獎勵制度,形成愛才、惜才、助才、成才的良好人才工作氛圍。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