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善圖嘎查整體脫貧了錫林郭勒盟
產業發展是實現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關鍵所在。2017年,隨著20戶63人脫貧摘帽,錫林郭勒蘇尼特右旗額仁淖爾蘇木阿爾善圖嘎查結束了貧困村的歷史,該嘎查從此進入了鞏固脫貧和發展產業的新階段。
早在2013年,在嘎查黨支部書記布日古德的牽頭下,嘎查成立了阿爾善圖蔬菜種植合作社,目前共有6座大棚,種了水蘿卜、黃瓜、茄子、西紅柿、草莓等10余種農作物,每座大棚的年收入在3到5萬元。布日古德說:“因為距離旗政府所在地賽漢塔拉鎮近,大棚的農產品銷路很好,運輸也方便。今年我們又得到了京蒙幫扶協作資金24萬元,計劃再建6座大棚,吸納更多人參與到產業發展中。”
過去的阿爾善圖嘎查,產業結構單一,基礎設施薄弱,牧民們的思想也比較守舊。2014年以前該嘎查建檔立卡國標貧困戶有35戶,許多貧困戶的草場面積小,并且質量也一般,有的家庭還嚴重缺乏勞動力,只靠單一的發放牲畜很難脫貧。
針對這種情況,布日古德跟大多數牧民一樣,開始轉變思路,尋求更加穩定的脫貧方式。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布日古德提出了以科技為先導、調整產業結構為主線,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生產經營模式,針對每戶不同的致貧原因,為他們量身制定脫貧的法子。
近幾年,大棚經濟帶動了嘎查不少貧困戶脫貧,以合作社經營的模式不斷吸收貧困戶入股,通過產業帶動實現脫貧致富。曾經的貧困戶付亮就是通過經營大棚,并帶動其他貧困戶合作經營,使其家庭收入連續翻番,迅速告別了貧困。
除了蔬菜大棚,在布日古德的帶領下,嘎查還成立了肉牛養殖合作社,覆蓋26戶牧戶,目前已達到了96頭西門塔爾牛的養殖規模。同時,嘎查還擁有經營旅游業的合作社,覆蓋13戶牧民,阿爾善圖嘎查逐漸從曾經的貧困嘎查轉型成為產業興旺的嘎查。
2019年,阿爾善圖嘎查充分利用馬、駝資源,投資建設馬奶、駝奶灌裝加工廠,計劃6月份投產,進一步壯大嘎查集體經濟,廠址就建在嘎查的集體經濟產業園區。嘎查也有了園區?布日古德告訴記者:“隨著合作社等集體經濟形式的增多,產業集聚是阿爾善圖嘎查下一步發展的迫切需求,對于實現集體資產、資源、資金的高效利用和提高嘎查自我發展的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嘎查已經實現了整體脫貧,進入產業發展的鞏固階段。下一步我們將擴大村域經濟的規模,加快推進嘎查集體經濟產業園區建設,為真正實現鄉村牧區振興打下基礎。”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