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盟人社部門多措并舉 解決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企業用工問題阿拉善盟
為解決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企業用工問題,阿盟人社部門多措并舉,強化政策配套,加強部門聯動,深化機制激勵,釋放平臺活力,有效促進了園區勞動就業提質增效和跨區域人才交流合作,優勢互補。
一是強化人才政策引導。全面落實《阿拉善盟人才引進和流動管理實施辦法》,充分釋放科研支持、崗位待遇、生活保障、編制職稱、購房補貼、戶籍管理等6個方面33項優厚人才政策的吸引力,確保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出成效,為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政策支撐。同時,制定了《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公共服務積分管理辦法》等政策,并按照《阿拉善盟人才開發指引》(阿拉善盟人才白皮書)與《阿拉善盟人才開發指引》(阿拉善盟人才藍皮書),引導各類人才按需流動高效配置。
二是強化人才交流合作。人社部門主動作為,“走出去”與內蒙古赤峰、烏蘭察布、烏海及甘肅臨夏、金昌、會寧和民勤等地區頻繁互訪交流,并簽訂人才交流協議。同時,通過新媒體發布求職信息、開展項目信息對接、舉辦勞務協作大型招聘會、“勞務技能培訓輸出”扶貧車間等方式為企業開展定向崗位招錄,取得較好效果。在高新區設立了人才公寓,為引進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和中轉服務;建立了合作地區人才就業工作服務站,對勞務輸轉人員在法律維權、勞動保障、社會保險繳納、退休人員管理等方面實行全方位動態服務。2018年,引進各類急需人才2000余人,同比增長211%。區內從業人員由2018年的8200人增加至9100人,從赤峰市、烏蘭察布市引進園區建設和企業發展急需的優秀人才200余人。解決烏海地區工礦企業下崗職工和困難群體就業3300余人,鼓勵企業優先吸納本地勞動力2740人,有效緩解了園區企業“用工難”問題。
三是強化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認真分析高新區企業與技術工人結構類型,依托阿拉善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對企業開展定向訂單人才培養,并根據企業發展需求,拓寬了急需專業的培訓力度。積極開展政校企合作,通過采取訂單簽約、掛名培養等方式共為園區輸送人才185人。
四是強化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引導高新區持續加大教育、醫療等民生工作,為外來務工人員提供與本地居民均等的社會服務,人民群眾生活品質不斷提升。多渠道籌資1.5億元建設了烏斯太中學、蒙古族幼兒園、檔案圖書館、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和學校體育館等一批民生工程,面向全國招聘校(園)長2名和引進急需教師30名,全年新增入校學生近400人,同比增長16.5%。公立醫院改革穩步推進,強化與寧醫大附院等知名醫院的交流合作,柔性引進50余名高層次專家團隊開展日常門診及“無假日”醫院診療,綜合醫療水平明顯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就業吸引力進一步增強。
五是強化人才就業大數據平臺建設。針對園區吸納就業短板和薄弱環節,結合人才需求實際,積極推進人才大數據平臺建設。依托戶籍制度改革,實行居住證制度與人才交流機制相結合,將流動人口積分值與享受社會公共服務掛鉤,按規定享受相應的同城公共服務待遇。通過勞動用工備案、企業紅黑榜發布、和諧勞動關系管理等制度對企業人員流動情況進行動態監測,使企業用工“引得進、留得住”。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