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部分醫院電子健康碼不能使用 相關部門:爭取盡快實現掃碼看病社會
????4月9日,呼和浩特晚報報道了《醫院就診將全面實施二維碼一掃通》的新聞,引起市民的關注。那么,持電子健康碼就診到底是什么流程呢?我市各醫院均實現了一卡通嗎?連日來,呼和浩特晚報記者走訪多家醫院,進行現場體驗。
????辦理用時不到一分鐘
????4月15日上午,呼和浩特晚報記者首先來到內蒙古中醫院,醫院新大樓擺放著自助服務系統機器,點擊顯示屏上電子健康卡業務,在聽到“請將您的身份證放在掃描區”后,記者將身份證放在掃碼區,根據提示,點擊下一步,顯示屏上顯示,需要輸入個人聯系方式,隨后在憑條出口處打印出寫有姓氏的二維碼,一旁的工作人員說,這就是個人的專屬電子健康碼。記者看了下時間,辦理過程沒超過一分鐘。
????隨后,記者持電子健康碼來到掛號繳費區,向掛號室的工作人員出示電子健康碼,掛了一個外科醫生趙立新的就診號,在就診等待區經過一段時間的等待,記者聽到叫號,來到趙醫生的急診室,在趙醫生面前的二維碼識讀設備上通過掃描電子健康碼后繼續接受診治。隨后在取藥和繳費等環節,呼和浩特晚報記者同樣出示電子健康碼辦理相關流程手續。
????部分醫院暫不能使用
????呼和浩特晚報記者了解到,今后手持電子健康碼就可以在全市、全區乃至全國的醫療機構掛號就診。那么這張在內蒙古中醫院辦理的電子健康碼到底能不能在其他醫院掛號就診呢,記者進行了走訪。
????4月16日上午,呼和浩特晚報記者持電子健康碼來到內蒙古醫院,看見現場排隊掛號的市民,基本上都是拿著身份證和就診卡在排隊等待掛號。面對詢問醫院門診大樓掛號室前的工作人員回復到:“辦不了呢!現在還沒有接通呢!”。隨后,呼和浩特晚報記者又來到內蒙古婦幼保健院掛號室前,工作人員同樣表示暫時無法使用。4月17日上午,呼和浩特晚報記者來到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在這里電子健康碼可以使用。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暫時也不能使用電子健康碼。
????設備暫時不到位
????記者通過走訪發現我市很多醫院,電子健康碼還不能使用,這是為什么呢?
????對此,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信息科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信息化系統銜接中,正在設備調試,會盡快將電子健康碼系統投入使用,方便患者”。內蒙古婦幼保健黨委辦公室工作人員稱,“因為內蒙古婦幼保健院搬遷新址,今后僅在新院址的各個科室內安裝二維碼識讀設備,為持有電子健康碼的市民提供服務。但是因為最近系統正在調試中,醫院使用電子健康碼為患者提供掛號和接診,需要在6月份以后。”
????呼和浩特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規劃信息科科長張洪民對此表示,“電子健康碼是國家衛健委為我國城鄉居民設計的全國統一標準的就診服務卡,它以二維碼的形式呈現,關聯居民個人信息、身份證、社保卡等相關信息,一人擁有一個專屬二維碼,可以跨機構、跨區域、跨系統使用,是一張可以存儲于手機中或貼在病歷本上的二維碼,通過掃描即可在全市、全區乃至全國的醫療機構出示個人身份,并獲得全流程健康服務。目前我市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已有17家實現與居民電子健康碼管理系統的正式對接,但由于項目實施時間較短,部分醫院由于二維碼識讀設備正在采購中,導致暫時不能為居民健康碼服務,市衛健委正在加緊督促,爭取盡快實現各醫院‘掃碼看病’的目標。”(記者 馬妍)
????原標題:記者走訪發現我市部分醫院電子健康碼不能使用 相關部門:掃碼設備不到位 爭取盡快實現掃碼看病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