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區整治小區私搭亂建行為烏海
小區地方大,圈起一片正好放雜物;家里做生意沒有庫房存放商品,在家門口放一個集裝箱;雜物不舍得扔掉,全堆進了車棚……
就這樣,我市一部分小區內的空地被居民以種種理由占用,私搭亂建行為較為普遍。這不僅嚴重影響到了市容市貌,而且還侵占了居民的公共場所,給居民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為給居民營造一個干凈、舒適的生活環境,海勃灣區對小區內的私搭亂建行為進行了大力整治。
5月16日上午,記者來到海勃灣海達佳苑B區,放眼望去,用鋼板搭起的藍色小房子遍布整個小區。據了解,海達佳苑B區共有67處彩鋼房,約有200平方米,占據了道路附近、車位、休閑空地等許多公共用地。
海達社區黨委書記王東港告訴記者,海達佳苑B區共有住戶509戶,參與私搭亂建的有60余戶,這些住戶絕大部分經社區工作者的教育和勸說,已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自行拆除了違章建筑,但也有部分人拒不整改,由執法人員強行拆除。
在拆除一處私搭亂建時,居民紛紛前來圍觀。“這些違章建筑有很多影響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這次整治行動很有必要。”居民畢道明說。
80歲的張福生老人也是參與私搭亂建的居民之一,當社區工作者上門耐心勸導之后,張福生不僅愿意自行清理,還動員很多參與私搭亂建的業主一起清理。“私搭亂建確實不對,像大家說的那樣,影響到了其他人的生活,給他人帶來了不便。”張福生說。
據社區工作人員介紹,不少私搭亂建直接影響到了社區居民的出行,嚴重擠壓了社區居民的生活空間,且部分私搭亂建非常不牢固,在多風的季節,很容易出現構件掉落、傾倒的情況,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
私搭亂建不但破壞了公共環境的整體性,影響家園美觀,而且侵害了其他居民的合法權益。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中,海勃灣區從整治私搭亂建入手,讓居民的生活環境有所好轉。
海勃灣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執法大隊副大隊長王國文表示:“我們將從這個小區開始,持續開展私搭亂建整治行動,有力打擊影響居民正常生活的不文明行為。”(張麗陽)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