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通遼市專場新聞發布會舉行要聞
為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內蒙古自治區政府舉行系列發布會,介紹內蒙古自治區各地70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9月3日上午,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召開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通遼市專場新聞發布會。通遼市委副書記、市長郝茂榮,通遼市委常委、副市長張銳,通遼市副市長韓國武出席發布會。
發布會上,郝茂榮以《沐黨恩70載滄桑巨變 跟黨走新時代再鑄輝煌》為主題,向中央和自治區媒體記者介紹了通遼市新中國成立70年、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各項事業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遼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的通遼市,經濟繁榮,百業興旺,正朝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扎實邁進。2018年,通遼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301.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1952年增長52.5倍,年均增速達到10.4%。人均GDP由1952年的194元增長到2018年的41573元,年均增長10.5%。城市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1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近20平方米,5個旗市獲評自治區園林城市。農牧民住房基本實現磚瓦化,人均擁有住房面積30平方米,行政嘎查村全部通瀝青(水泥)路、通班車、通電、通郵,近95%的行政村通寬帶。市中心城區至旗縣城關鎮實現高等級公路連接,全市公路、鐵路通車里程分別達到2.2萬公里和1148公里,比1949年分別增長189倍和5.8倍,2018年新通高鐵開通運行,通遼市在全區率先接入全國高鐵網,跨入“高鐵時代”。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通遼市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通遼市近三年累計民生投入900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70%左右。全力推進脫貧攻堅,2013年以來,實現減貧19.9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1.2%下降至1.4%,科左后旗、開魯縣、扎魯特旗3個貧困旗縣2018年實現脫貧摘帽。通遼市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由1978年的423元和151元,增加到2018年的31936元和13797元,分別增長75倍和90倍。城鄉居民人均銀行存款由1978年的24元,增加到2018年的2.37萬元。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通遼各族干部群眾將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自治區黨委、政府部署要求,守望相助、團結奮斗、一往無前,奮發有為做好各項工作,以優異成績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作出新貢獻。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