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國記者點贊新中國70年:庫布其沙漠變成“人間天堂”社會
標題:近50國記者點贊新中國70年:庫布其沙漠變成“人間天堂”
防治荒漠化是關系到人類永續發展的全球性挑戰,中國率先實現了土地退化零增長,億利庫布其治沙成為全球樣本。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夕,近50個國家的記者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內先后到訪庫布其沙漠,考察調研億利庫布其治沙一線,了解荒漠治理的理念創新、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探秘荒漠化防治的中國智慧,迫切希望將億利庫布其治沙的先進做法引入到他們的國家。埃及記者甚至稱這里為“人間天堂。”
億利治沙人30年創造了一個奇跡
庫布其沙漠6000多平方公里得到了治理綠化,生物多樣性得到了極大的恢復,降水量成倍增加,植被覆蓋率從1988年的3%-5%增加到2018年的53%,動植物由1988年的100多種增加到2018年的500多種。老撾記者馬萊昌思的中文名叫彭克,他是春節后來到中國交流學習的,這是他第一次到聯合國確立的全球沙漠生態經濟示范區考察。彭克不禁感嘆,“這太不可思議了?。保梗福改甑剑玻埃保鼓?,30多年的時間,這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死亡之海’變成了沙漠綠洲!”
新型植樹技術展現中國智慧
沙峰綠谷是億利綜合利用微創植樹技術、風向數據法、飛機飛播、無人機植樹等科技植樹和喬灌草多管齊下治理沙漠的典型治理區。
特別是微創植樹技術,僅需十幾秒即可種活一棵樹,令外國記者們大贊“神技”,紛紛上手體驗這種新型技術。
塞內加爾《太陽報》記者阿馬杜斯·迪奧普撰寫了專題報道,以《內蒙古庫布其沙漠:荒漠變綠洲》為題,向塞內加爾讀者介紹中國企業技術創新的非凡成就。
阿爾及利亞記者阿尼斯(Anis)對于十幾秒種樹的新技術也十分感興趣。他說:“這些技術降低了植樹成本,提升了植樹效率。希望這些技術能夠推廣到阿爾及利亞。”采用新型植樹技術,每110穴(2株/穴)的成本只有500元。
“阿爾及利亞的沙漠面積超過80%,而且當地(過度)牧羊、氣候變化等多種原因加劇了荒漠化,極大地阻礙了阿爾及利亞的發展。”阿尼斯說,引進中國的治沙技術不僅能夠幫助阿爾及利亞防治荒漠化,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夠將沙漠變成綠洲,使得阿爾及利亞可用于農業生產的土地面積增多,促進阿爾及利亞經濟的發展。同時,他也指出“庫布其模式”的推廣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做出相應的調整。
彭克也大贊中國技術:“這些技術體現了中國人的智慧。”他表示,老撾雖然不需要進行荒漠化防治,但是例如無人機植樹技術,微創氣流植樹法等可以減少人力、節約成本的先進種植技術可以推廣到老撾,促進老撾農業方面的發展。
規模化建設沙漠光伏帶動民眾致富
庫布其沙漠不僅增添了綠色,也出現了一片蔚藍的“海洋”——億利光伏電站。經過30年的努力與探索,億利大力發展生態光伏和光熱產業,建成了發展總規模1000兆瓦的億利庫布其生態光伏項目,其中光伏發電900兆瓦、光熱100兆瓦,治沙面積10萬畝。目前,已經建成光伏510兆瓦,完成投資40億元,年發電量約9億度。
據介紹,億利庫布其生態光伏項目采用“治沙+種草+養殖+發電+扶貧”五位一體模式,實現“生態修復、土地增值、光伏產業、種養殖產業、農牧民脫貧致富”的五個層級的循環收益。通過土地租用、項目建設期雇工、貧困戶承包種植養護和組件清洗四種方式帶領當地人脫貧致富。
埃及金字塔門戶網記者馬哈穆德·薩阿第·卡麥爾·迪阿巴,給自己起的中文名字叫穆海波。他對阿木古龍的甘草平移種植技術和扶貧模式印象非常深刻,認為綠色發展和民眾減貧的結合是一種社會和諧的理想模式。穆海波撰寫了專題報道《從成吉思汗的大沙漠到中國土地上的人間天堂》,登上了金字塔門戶網站首頁頭條。
”
外國記者們還參觀了道圖嘎查億利牧民新村、庫布其沙漠生態科技中心、阿木古龍生態健康產業園等地方,了解億利庫布其治沙生態產業服務模式和技術創新。
阿聯酋明日電視臺的主持人伊斯邁爾·卡法費對中國企業規?;卫砩衬哪J椒浅8信d趣,認為中國的機制很先進,“政府+企業”的模式不僅在頂層設計上是成功的,而且極大調動了市場化主體的積極性。
馬里共和國記者穆薩表示:“我的家鄉有很多沙漠,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手段進行荒漠化防治。這次來到庫布其,有幸了解到億利很多先進的種植與防沙治沙技術與經驗,我要把它們帶回去,讓更多的人知道中國治沙很多種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責任編輯:齊春陽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