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高新區建立“定管評推”項目化管理機制社會
今年以來,按照“五化協同、大抓基層”工作部署,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高新區不斷完善推動“五色融合”城市基層黨建模式,建立“定管評推”四項機制,探索出一套完整的城市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項目化運作模式,有效提升互聯互動融合黨建工作質效。
據了解,當地目前常駐人口3萬余人,流動人口占比較大。對此,通過定期研究城市化進程新情況,把城市基層黨建與社會治理現代化有機融合,出臺專門工作方案同步推動。跳出“就黨建抓黨建、就社區抓社區”傳統思維模式,創新工作法方法,通過年內收集整理的問題梳理整合后提出社區需求清單30條、共建單位資源清單30條,互聯互動項目15項,高效率地協調各類資源,強化問題導向定項目,推動多元主體參與基層治理。
圍繞過程管理提升社區項目管理效能,建立了區域化黨建工作機制,成立互聯互動聯合黨委,實行輪值書記制度,推進社區與轄區單位共建互補,形成了區域化黨建“橫向到邊”的黨建工作格局。“社區離家遠,小區內缺少活動室”,這是瑪拉沁社區居民議事會征求到的問題,社區就此召開互聯互動聯合黨委會議,整合轄區內居住人口集中的小區建立4個“紅色活動室”,將社區服務觸手延伸到居民家門口。
互聯互動項目完成情況怎么樣,不能只聽部門和社區自說自話,高新區還通過建立橫縱評價體系提升城市基層黨建互聯互動項目質效。針對人口密度較大、人流量集中,業主委員會歷經數次選舉和解散,物業多年進駐未果,“臟堵污亂差”頑癥長期無法解決,群眾意見很大的一些小區或商業中心,組織互聯互動單位黨組織實施“互聯互動美家園 文明健康奔小康”環境集中整治項目。每一個項目結束后由社區網格員、互聯互動黨組織負責人和群眾代表三方驗收評定,以照片展示形式將項目實施前與項目實施后前后對比,建立了以群眾訴求為根本的成果評估體系,讓部門和社區認真“答卷”,人民群眾“閱卷”。以項目化著力深化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細化互聯互動項目化工作指標,將各單位黨組織互聯互動活動參與率、單次活動黨員參與率、全年活動黨員覆蓋率納入年度機關事業單位領導班子考核指標和黨建述職評議,形成以群眾滿意為基礎,由部門行動、社區反饋、群眾打分、指標監控的項目考核評價體系。
此外,高新區面向更高水平,注重體現精準精細,推動“標準+特色”社區治理新模式。圍繞崗位職責規范、工作管理規范、文明禮儀規范、工作記錄規范等四個板塊,提出各類標準83項,完成《社區標準匯編》編制工作,黨建、自治、管理、服務等模塊結構合理、層次分明,形成了“五色融合”黨建亮點、“黨建+志愿服務”等多項品牌,于2020年9月通過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專家評議,成為國家級社區服務標準化工作案例。(馬菁 楊占軍)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