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興安百姓打造天藍水清地綠的寧靜家園——內蒙古興安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紀實社會
新華網呼和浩特11月29日電(記者王靖、安路蒙)近年來,興安盟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聚焦生態環境重點領域、突出問題、薄弱環節,打好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凈土保衛戰,堅決守住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底線,環境質量整體提升。經過多年努力,興安盟于10月成功創建成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結出碩果。
興安盟制定實施《興安盟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三年(2018-2020年)行動計劃》和《興安盟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年度實施方案》,強化措施、狠抓治理,工作覆蓋工業源、農業源、生活源、移動源等全領域。三大攻堅任務確定實施302個環境治理項目,截至目前已完成283個項目,完成污染防治三年攻堅任務項目總數的93.7%。“十三五”期間,盟生態環境局爭取中央和自治區環保專項資金2.98億元。
大氣污染防治:連續多年空氣優良天數占比97%以上
連年來,興安盟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興安藍”保持常態,百姓的藍天幸福感顯著提升。重點抓好工業、燃煤、機動車三大污染源治理,實施好秋冬大氣污染防治綜合治理,加快解決散亂污企業、散煤燃燒問題,城市建成區10蒸噸及以下燃煤小鍋爐全部完成淘汰改造,揚塵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
興安盟加快推進鋼鐵、火電、建材等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火電企業30萬千瓦以上燃煤機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截至目前,淘汰166臺燃煤小鍋爐,投入使用新能源公交汽車167臺,完成棚戶區改造8468戶,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2016年以來主城區全年空氣優良天數占比97%以上。
興安盟生態美景。(興安盟委宣傳部供圖)
水污染防治: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
擁有天藍、地綠、水凈的優美環境,是群眾的期盼,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興安盟緊盯突出問題和關鍵環節施策發力,圍繞實現水污染防治目標,深入實施“水十條”,加大力度統籌推進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三水共治”,突出抓好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飲用水水源地保護、不達標水體治理,確保主要河流和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
同時,加強治污設施建設,加快補齊城鎮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全力推進工業企業達標排放治理,全面提升工業污染源治理能力,實現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興安盟還堅持抓好飲用水源地保護,扎實推進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堅決清理整治保護區內違法違規項目,切實保障飲用水安全。
城鎮污水處理廠也全部完成升級改造。據統計,興安盟完成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工程5個,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6個,完成工業企業污水治理項目5個,完成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村100個。2019年全盟考核斷面水質全部達到Ⅲ類標準,優良比例100%,全盟8個旗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均達到Ⅲ類標準。
興安盟生態美景。(興安盟委宣傳部供圖)
土壤污染防治:全盟危險廢物處置率達到100%
興安盟嚴格建設用地環境準入和監管,加強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實施耕地土壤環境治理保護工程,嚴格防范新增土壤污染。盟里完成40家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基礎信息調查,建立土壤環境基礎數據庫。盟里還制定《興安盟土壤重點監管企業名單》,完成16家土壤重點監管企業土壤、地下水自行監測。
目前,土壤環境質量整體優良。興安盟不斷加強涉重金屬企業污染防控,實施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污染物減排計劃,強化固體廢物綜合整治,嚴厲打擊非法轉移、傾倒、處置危險廢物的違法犯罪行為,有效杜絕生態環境風險。完成211家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滲改造。建立《興安盟全口徑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清單》,3家企業實施重金屬工程減排。全盟危險廢物處置率達到100%,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利用率達到80%以上。興安盟廢礦物油處置中心建成運行。
目前,興安盟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位居全區前列,全部達到自治區考核指標要求。
興安盟生態美景。(興安盟委宣傳部供圖)
生態環境保護:榮膺內蒙古首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盟”
興安盟始終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不斷增強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堅決擔起服務服從全區、全國生態環境大局的政治責任,堅決保護好興安盟這片綠色的凈土。
2016年,興安盟委、行署作出戰略部署,正式啟動實施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創建工作。2018年以來,阿爾山市、烏蘭浩特市相繼獲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榮譽稱號,阿爾山市、科右中旗被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2019年,興安盟委、行署乘勢而上,在全區率先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盟的戰略舉措,將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創建由初期的3個旗縣市擴展至全盟。2020年10月,興安盟創建成為自治區唯一一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盟。
“興安盟將持續抓好生態環境保護,持之以恒推進綠色發展,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北疆靚麗風景線,實現美麗與發展的雙贏?!迸d安盟生態環境局局長李雪冬說。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