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下“綠色”收獲“金黃”——大河灣農牧場公司“農服”新模式 服務更貼心呼倫貝爾
“公司都服務到家門口來了,可給我們吃了顆定心丸,往后我們地里種的大豆不用自己操心經管了,這樣的企業我們拍手歡迎!”。在呼倫貝爾農墾大河灣農牧場公司夏管生產現場,第五連(隊)職工王長富高興地對記者說。
以前地里種玉米、種小麥,價格賣不上去,辛辛苦苦一年到頭還不如外出打工賺得多。農忙時,家里多少人都不夠用,農閑時,為了增加收入外出打工,想起從前的苦悶,王長富和眾多的農戶心里是一陣陣酸楚。如今,春耕、夏管、秋收的工作都有農墾企業負責,自己和家人還能從勞作中脫離出來,也有更多的時間和家人團圓,又能隨時隨地進城打工,雙份收入這樣穩穩的幸福,讓與王長富一樣的158家農戶們看到了更多的增收希望。
大河灣農牧場有限公司依托技術優勢,通過土地流轉把散戶種植發展為統一經營和種植,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聯動模式,大力發展以土地托管為主要形式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引領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發展大格局,有效解決了“誰來種田”和“怎樣種田”的時代命題。該公司通過專業的現代農業服務體,把松散的農戶的土地有效地組織起來,進行統種、統收、統管理,并加強農資監管。2022年大河灣農牧場有限公司為第二連(隊)、第五連(隊)職工群眾實施托管式農機社會化服務0.6萬畝,為扎蘭屯農牧場有限公司實施農機社會化服務0.9萬畝,種植大豆。不僅能確保糧食質量和產品安全。同時,現代農業綜合服務統一的儲藏、加工與銷售,解決了農民賣糧難和食品安全問題,也為農戶增收、農業增效提供了新路徑。“和企業簽了種植訂單協議,不用操心作物品質不好,更不用操心銷路,還有專業技術員指導種植,我們輕松多了······”王長富說。
現代化的農服不僅提高了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含金量”,提升了托管“點單率”,增加了群眾“滿意度”,讓農戶實現家門口“帶薪打工”的愿望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大河灣農牧場有限公司農機科技部部長李廣琴告訴記者:“今年,公司對職工群眾實施托管式農機社會化服務工作,保障所種植的大豆畝產實現320斤以上的生產目標”。
今年大河灣農牧場公司將用進口大型拖拉機、收獲機對服務農戶進行種、管、收全程代耕、托管服務,用18行播種機實施大壟高臺合理密植種植模式,用自走式噴藥機對托管土地進行全程的滅草、防蟲、化控等植保作業,迪爾S760收獲機可以將收獲的損失率降到最低,實時、高效地對大豆進行秋季的收獲作業,確保糧食顆粒歸倉,該公司為打造好現代農業服務體,將各類農業發展要素融合在一起,以農民需求為導向,實現“互惠互利”的共贏為目標,最終實現現代農業生產的綠色、優質、高效發展,也成為現代農業的新形態。(記者 勝利/文 通訊員 田林鑫/圖)
[責任編輯:任麗華]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