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回民區:織密“健康防護網” 用心保障群眾平安過年呼和浩特新聞
“居民朋友們,過年好。我是咱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小張,大家如果有疫苗接種、健康教育、健康咨詢、用藥指導、協助轉診等方面的問題,都可以跟我聯系。對于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我們提供上門服務……”春節前夕,回民區海西路街道社區居民微信群里收到了這樣的一個暖心信息。
“群里居民提出最多的是新冠感染各種癥狀、不舒服,該用什么藥,怎么用,我都會耐心一一解答、指導、治療。同時對心理緊張焦慮的居民進行心理疏導,有效緩解大家的不安情緒,助力居民心理健康。”海西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張利新告訴記者,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織醫務人員進入轄區居民微信群,助力保健康防重癥,確保在必要時能夠及時取得聯系。春節有假期,我們的服務不放假。
為了適應疫情防控重點從“防傳染”進一步轉到“保健康防重癥”的新形勢新要求,不斷增強春節期間居民防疫意識,降低居民感染風險,保護好居民身體健康,回民區有效整合各方資源力量,聚焦轄區困難群眾、特別是高齡困難老人等特殊群體的就醫用藥需求,通過組織醫護進居民微信群、建立家庭巡診小分隊、發放“愛心藥包”等形式,多措并舉開展疫情防控宣傳工作,努力解決群眾實際困難,切實暢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幫助老人筑牢疫情防護屏障。回民區突出重點,做好重點人群建立健康調查及分級分類健康服務,加強組織動員力度,積極采取社區“人盯人”、“敲門”行動,采用“流動疫苗接種+入戶接種”方式,嚴格按照四類禁忌癥科學評估,進一步提高60歲以上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率,特別是80歲以上老年人群接種率。摸清轄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基礎疾病及其新冠疫苗接種情況、感染后風險程度等級,發揮基層醫療機構“網底”和家庭醫生健康“守門人”作用,提供疫苗接種、健康教育、健康咨詢、用藥指導、協助轉診等服務。
組織醫護進居民微信群,建立家庭巡診小分隊,加大發熱門診(診室)建設,進一步健全保障體系。回民區轄區內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以及民營醫療機構的166名醫護人員,進入646個社區(村)居民微信群,實現社區(村)全覆蓋。線上開展宣傳引導、強化意識,對老年人接種疫苗也進行一對一的咨詢。及時線上回應居家人員醫療問診需求,了解他們身體狀況、幫助解疑釋惑、開展心理疏導。從基層醫療機構統籌104名醫護人員組織55支巡診小分隊入社區入居民家,為常見病、慢性病和輕癥患者提供健康咨詢、用藥指導、孕期咨詢、送藥服務等醫療服務。小分隊在開展送醫送藥服務的同時,積極與村(社區)溝通對接,準確掌握轄區孕產婦、兒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需長期隨訪人員的基本底數,完善重點人群臺賬,對重點人群進行跟蹤幫扶,用心用情筑起守護轄區群眾的健康防線。截至目前,回民區醫院開設發熱門診,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家衛生院都嚴格按照發熱診室的設置要求,并公布24小時值班電話,積極優化就診流程,落實首診負責制,為無癥或輕癥患者提供必要的診療服務和健康指導。首批“愛心藥包”5000份通過社區工作人員點對點發放到高齡困難群眾手中。
守好農村地區疫情防控陣地。回民區充分發揮回民區醫院和攸攸板衛生院醫共體作用,利用區、鎮、村三級醫療衛生網,做好重點人群健康調查,加強藥品等配備。依托醫科大附屬醫院醫療集團,暢通轉診機制,為農村老年人、慢病等高風險人群提供就醫保障。我區已從19家村衛生室統籌19名鄉醫組成巡診小分隊開展入村、入戶行動,同時通過轄區村民微信群,對村民進行健康隨訪、健康監測和就診咨詢等服務。
強化宣傳力度,拓展防控陣線。回民區通過采取“線上線下、動靜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4小時健康咨詢電話、回民區衛健委微信公眾號、魅力回民區視頻號、各種微信群、標語橫幅、大喇叭、印發《個人防疫手冊》等方式,及時推送疫情防控知識和居家防疫常識、“陽了”應對小策略等線上問診等服務;12345熱線問題解答模板更是及時回應群眾疑問和合理訴求,廣泛宣傳疫情防控權威信息,持續推送科普防護知識,做好疫情防控輿論引導,營造了防疫常態不松懈濃厚氛圍。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