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市啟動“愛鳥周”主題宣傳活動包頭
“愛鳥周”主題宣傳活動現場。
在第42個“愛鳥周”來臨之際,5月13日,包頭市林業和草原局、包頭師范學院共同在賽汗塔拉東門舉辦生態科普宣傳活動,向市民傳播鳥類保護知識,呼吁大家共同守護地球家園。
本屆“愛鳥周”活動的主題為“保護候鳥遷徙通道,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主辦方通過擺放展板、發放宣傳冊、展示生物標本等方式,向公眾介紹包頭市森林、濕地、草原的保護現狀以及候鳥遷徙的情況。活動啟動儀式上,小志愿者向市民發出倡議:遵守野生動物保護法,愛護身邊的綠意。
認真觀看宣傳展板圖片后,一機七小學生高欣雨說:“我之前沒見過這么好看的鴨子,今天認識了好多鴨子的品種,我要做一個小小志愿者保護這些可愛的動物。”
現場講解員,來自包頭師范學院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學生晏思琦說:“小朋友們的好奇心比較重,希望我能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他們解惑,帶動他們從小愛護自然、保護自然。”
包頭師范學院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劉利介紹:“這里擺放了有近百幅鳥類照片,其中不乏珍稀物種,比如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希望通過宣傳和講解,讓更多小朋友、中小學生能夠知道,這些珍稀鳥類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只有保護好環境,才能保護好這些鳥類。把愛護鳥類、保護環境、守護生態文明思想傳承下去。”
工作人員還為現場群眾發放了環保宣傳資料、鳥類救助手冊等。包頭機電工業職業學校利用3D打印技術、廢舊飲料瓶、廢舊電線等現場制作了鳥類投食器、鳥類書簽供市民體驗和收藏。
包頭地處我國鳥類遷徙三大通道之一——中部通道,遷徙季節會有數量龐大的鳥類飛臨我市。近年來,隨著包頭市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野生動物保護力度的持續加大以及人們保護野生動物意識的增強,目前,包頭市野生鳥類有17目50科250種,其中有國家Ⅰ級保護動物白頭鶴、黑鸛、遺鷗、白尾海雕、大鴇等17種,國家Ⅱ級保護動物大天鵝、白琵鷺、灰鶴、大鵟等43種。
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2021年,停留的過境候鳥從15000余只增加至21000余只。近3年來,鳥類遷徙的監測數據顯示鳥的種類、種群和數量都呈現逐年遞增狀態。近兩年更是監測到種群數量龐大的赤麻鴨和紅頭潛鴨,鸻鷸類的種類也有所增加。從遷徙停留的區域來看,除了黃河附近以及包頭各個濕地范圍,土右旗的山地、達茂旗的草原和騰格淖爾也開始出現更多鳥類監測數據。
(文/圖 記者 姬卉春)
[責任編輯:任麗華]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