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廣袤之地 熱情“村晚”呼倫貝爾
當悠揚的馬頭琴聲聲入耳,草原上駿馬馳騁沖擊眼簾,實景的“萬馬奔騰”與琴曲無縫貼合,帶給人們巨大的視聽震撼。河水靜謐,草原青青,天高云闊,朗日昭昭,盛夏時節,當全國大部分地區普遍高溫時,內蒙古迎來的是一年中最好的時節。就在這樣的清爽遼闊之中,7月17日,2023新巴爾虎右旗夏季“村晚”示范展示——牧歌故鄉那達慕暨全國“村晚”百縣聯動活動(簡稱“新右旗‘夏季村晚’”)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右旗拉開大幕,令人為之陶醉。
作為“大地歡歌”全國鄉村文化活動年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季村晚”受到內蒙古各地區高度重視。從喀喇沁旗雷營子村入選2020年全國9個“村晚”示范展示點之一開始,到察右后旗七傾地村入選2021年全國13個“村晚”示范展示點之一,再到2022年錫林郭勒盟等地“村晚”上榜,直至如今多地“村晚”入選“四季村晚”示范展示點,內蒙古一直是“村晚”活躍地。此刻,當地陸續開展的“夏季村晚”系列活動散發出濃厚的民族特色,滿溢草原兒女的熱情和活力,恰是對這一新機制成效的生動詮釋。“以往,我們都是在春節前后舉辦‘村晚’,那時天氣還比較寒冷,戶外活動總有些顧慮。現在的‘夏季村晚’為我們帶來新的契機。我們也希望以全新面貌,歡迎全國各地的人們來我們這里體驗多彩民俗、感受樸實民風。”內蒙古“村晚”活動相關負責人表示。
如新右旗“夏季村晚”,文藝演出、體育競技、非遺展示連番亮相,多角度描繪其壯美氣質和文化特色。活動高潮迭起,現場融匯成歡樂的海洋。由文藝展示到文化傳承、特色旅游、產品推介有機組合,內蒙古的“夏季村晚”呈現出可觀、可感、可游、可持續的面貌。“我們許多地區的‘村晚’都讓文化能人站到前臺,他們是我們珍重的真寶貝,也是吸引人們參與進來的活招牌。”內蒙古“村晚”活動相關負責人說。
內蒙古各地充分考慮游客需求,“夏季村晚”亮點頻出,成為游客的熱門打卡點。目前,內蒙古的鄉村“村晚”旅游線路雛形漸顯,初步形成了赤峰市喀喇沁旗、寧城縣、巴林右旗、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和通遼市開魯縣、奈曼旗、科爾沁區兩條鄉村“村晚”文旅融合線路。這些線路所涉地區大多臨近,方便到達,盡可能保證游覽體驗;那達慕“村晚”舞臺搭建在農牧民家、旅游景點、千里草原風景大道等區域,融入傳統技藝活態展示場景和手工藝精品展銷,充實“村晚”內容;呼倫貝爾市“村晚”以“主分會場”等形式,強化主體優勢,帶動創作熱情,吸引群眾參與,讓文化走出去,帶資源走進來,以此加大人才保障,擴展活動格局。
更令人期待的是,遍及內蒙古各地的“村晚”不僅是當地風土人情的展示窗口,還是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載體,是人們感受和增進文化認同的美好方式,更是以真實體驗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有力行動。
[責任編輯:張圓]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