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村晚” 讓草根文化火起來包頭
寫福字,送福氣。
演員全情投入演出
火紅的秧歌扭起來
近日,全國冬季“村晚”示范展示點——“包頭市冬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動暨烏蘭牧騎下基層慰問演出”在九原區天禾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九原區田禾采摘園)精彩上演。淳樸的鄉親們上演了火熱的秧歌表演,準備了誘人的田園美食,共同度過美好時光。
“禮贊新時代·壯美北疆情”——包頭市冬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動由文化和旅游部主辦,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務司、文化和旅游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包頭市人民政府承辦,內蒙古自治區文化館、中國文化館協會、包頭市文化旅游廣電局、九原區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一次群眾性文化活動,旨在通過精彩文藝演出,豐富農村牧區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生動呈現鄉村振興的豐碩成果,促進文旅融合,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激發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文化活力,謳歌新時代、傳遞正能量,切實提升廣大農牧民朋友的公共文化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
九原區文體旅游廣電局副局長田永利介紹,今年四季“村晚”已經舉辦了12場次,此次是冬季“村晚”的收官之戰。活動不僅給廣大農村牧區的文藝工作者提供了展示技藝的舞臺,更起到了凝心聚力的作用,豐富鄉村公共文化供給,激發新時代文化振興鄉村活力,真正把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大餐送到村民身邊。
活動現場,鄉親們歡聚一堂,在田禾種植基地即將開園的草莓園感受采摘樂趣,品嘗最新鮮的無公害果蔬;觀看熱鬧的歌舞和二人臺對唱,現場還設置了互動參與趣味游戲。老話說“冬至大過年”,此次活動恰逢冬至,現場主辦方特別安排了寫福送福、非遺、文創、特色農業等產品展示售賣以及室外炸麻花、炸馓子、炸糕等,通過“村晚”形式,讓百姓做主角,鄉村做舞臺,將“村味”“土味”“農味”組合交融,唱田園歌、演傳統戲、道家鄉美、贊好生活。精彩的“村晚”不僅展示了包頭新農村、新農民的新面貌,彰顯了“文化惠民、文化樂民”的服務理念,而且有效地推動了包頭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創新發展。(記者 霍曉霞 攝影報道)
[責任編輯:任麗華]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