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證鏈”平臺: 做原創自主知識產權的保護網包頭
“‘包證鏈’是運用區塊鏈技術為企業打造的保存證據平臺。主要是用于證明知識產權誰先創造誰先使用的權利,在安全性方面,這個平臺已經通過了測試。全市的企業、科研院所、學校、醫院等各類創新主體和經營主體都可以免費使用。”包頭市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科張蒙表示。
據介紹,“包證鏈”是一個公益性平臺,免費為包頭市經營主體提供數據知識產權、原創設計等全方位保護。用戶可將具有創新性的科研數據、測試數據、統計數據、分析數據等數據產品,還有文學創作、服裝創意、花樣圖紙等具有藝術性的原創設計進行鏈上存證,證明在先創造、在先設計的權屬,加強自主知識產權保護。
近年來,知識產權維權“存證難、舉證難、維權成本高”問題一直困擾著各類經營主體和創新主體。全國兩會期間,有人大代表提出知識產權存在用權維權成本較高,建議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優化。包頭市市場監管局早在兩年前,就開始探索如何在強化全市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大背景下,更好地保護知識產權。為此,工作人員到浙江、上海等先進地區進行學習考察。之后,進行了充分調查研究,最終推動“包證鏈”即包頭市知識產權保護公共存證平臺投入使用。
據了解,該平臺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個區塊鏈技術知識產權保護公共存證平臺。用戶可以將數據知識產權和原創設計以時間戳形式保存到區塊鏈上進行存證,生成可信、可驗、可追溯的鏈上證據,用于證明在先創造、在先設計、在先使用的權屬。一旦發生知識產權侵權糾紛,用戶可從該平臺下載相關存證信息,提交行政機關、司法機關進行維權舉證,及時有效維護合法權益。包頭市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和包頭市中級人民法院簽訂了合作協議,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對該平臺上的證據予以認可。
“截至目前,該平臺已經注冊企業27家,發放證書52張。我們將持續加大‘包證鏈’平臺推廣普及力度,充分發揮平臺優勢特色,為企業提供更加優質的知識產權服務,助力包頭市營商環境再提升。”張蒙表示。(記者 李岸)
[責任編輯:任麗華]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