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第一区,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91免费观看网站,在线播放黄,老妇女人一级毛片,国产一区二区在线91,日本a黄色片

內蒙古藥用植物資源教育基地落戶包頭包頭

包頭晚報 / / 2024-04-12 13:29

老師在大棚里給學生講解蒲公英藥理知識

4月8日,內蒙古自治區首個全國綜合實踐教育基地——內蒙古藥用植物資源保護與利用教育實踐體驗基地在包頭醫學院揭牌。

園區藥用植物豐富

據了解,內蒙古藥用植物資源保護與利用教育實踐體驗基地建設至今已有15年的歷史,由2008年最初500平方米的小區域,建成如今的占地15000平方米,由藥植園、種質資源圃、智能溫室、中蒙藥館、種質資源庫、人工氣候室、標本館7部分組成,其中室外部分占地14000平方米。截至2023年10月,園區共種植藥用植物約200種,涉及57科142屬,其中草本152種、木本37種、藤本11種;作為現行版《中國藥典》收載的基原植物110種,作為現行版《部頒標準》收載的基原植物9種,作為《內蒙古蒙藥材標準》收載的基原植物70種。中蒙藥館固定展品1000件,儲存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內蒙古地區)臘葉標本3萬份。

包頭醫學院藥學院生藥教研室主任張春紅介紹,基地的功能有五部分,首先作為學校藥學、中醫學等專業學生的教學實踐基地,每年承擔近千名學生、近200學時的實踐課程。通過實習實踐,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更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在課堂上學習的是書本知識,在基地我們可以更加生動、形象、直觀地學習各種植物的藥理知識,對課題研究有很好的幫助。”包頭醫學院藥學專業學生張慧茹說。

發揮產學研用功能

科普宣傳基地普及中蒙藥知識,傳播中蒙醫藥文化。基地面向全區每年舉辦專題科普活動5次;每年接待校外有組織的參觀學習20余次;每年接待各界人士自由參觀上萬人次;每年微信公眾號更新發文200次。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引導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研究。依托基地,近年來完成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并獲獎35項,其中國家級獎項7項。勞動教育和思政教育基地為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供優質的教育場所,每年利用基地進行勞育、德育近萬人。民族藥研究領域的產學研基地,致力于開展中蒙藥相關研究,依托基地,批準認定了5個省級平臺,申請科研項目24項、經費近千萬元,制定發布了國際標準1個、行業標準6個、地方標準44個,申報專利8項,發表著作22部、文章144篇。“該基地集教學、科研、科普教育于一體,具有生物多樣性保護,植物、資源保存等方面的功能。”張春梅說。

近年來,包頭醫學院不斷加強學生課件實習基地建設,2010年起開始建設內蒙古藥用植物資源保護與利用教育實踐體驗基地,完善藥用植物實踐教學,2023年底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高校綜合性教育實踐體驗基地。在自治區產學研創思及科普服務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今后我們還會做一些網絡方面的資源開發,在每個植物上增加二維碼,整合線上資源后,人們可以在不同的季節遠程訪問資源庫,充分發揮基地的各項功能和作用。”包頭醫學院黨委宣傳部部長王振旺說。(記者 李鴻瑤 攝影報道)

[責任編輯:任麗華]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


閱讀延展

?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