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吸引力到底是什么力呼和浩特新聞
一座城與一群人,互相支撐、共同成就、彼此榮耀,這就是同聲相應、敬重遇見的意義。2023年末,呼和浩特全市常住人口較上年同期增加5.3萬人,相當于每天有145人“扎根”青城,尤其在凈流入人口中,超六成來自區內盟市;在跨省流入人口中,從首都北京流入人口的占比接近12個百分點,16至24歲群體的比例超過52%,總量達到360.4萬人。回撥時鐘再往前看,青城常住人口總量2022年比2021年增加5萬多,2021年比2020年增加4萬多……首府人口吸引力在內蒙古拔得頭籌。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晴雨表”的人口數據,漲跌背后折射出的是這座城市的磁力,換句話說,哪有奔頭、哪最安全、哪最幸福,人群就會往哪擁。
一座有“奔頭”的城市
誰想深耕賽道,這里有絕佳的時機和平臺。當前,呼和浩特擁有獨一無二的天時之勢,國務院支持內蒙古高質量發展與自治區支持呼和浩特高質量發展兩大政策交錯疊加。國務院明確提出支持呼和浩特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加快推動建設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等一攬子行動方案。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強調“支持首府提升城市功能、優化發展環境、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支持呼和浩特實施強首府工程”,立誓打造發展能級全面提升的“實力之城”、產業集群優勢突出的“發展之城”、城市品質顯著提升的“美麗之城”、創新動能蓬勃增長的“活力之城”和青年向往、老人安康的“幸福之城”。以上每一個“誘人之城”的實現,都需要大量精兵強將扎根青城、共赴時光。
當中央和自治區黨委的注意力齊聚青城時,這里的區位優勢、資源稟賦和由此誕生的“六大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培育壯大工程便愈發熠熠生輝。接下來,將持續做大“千億級”乳業、“百億級”肉類、玉米,“十億級”馬鈴薯、雜糧油料、飼草料和蔬菜產業7條重點產業鏈;要全力創建“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加快建設華為云和林格爾數據中心、中國移動智算中心等項目;硅材料將向切片、清洗、芯片制造等上下游延伸;生物醫藥產業集群要向高附加值成品藥、制劑、大健康方向拓展;推動遠景總部落地開工,國能、三峽、華電等頭部企業在這里設立區域總部,全力打造綠電消納示范區;加快“石油化工、煤化工、煤焦化工、氯堿化工、硅化工”5條產業鏈整合耦合發展……
一目了然的機遇和紅利,勢必吸引更多有理想、有抱負、有情懷的人奔赴而來,共建青城美麗家園。
一座有“魅力”的城市
呼和浩特在內蒙古擁有獨一無二的地利之勢。這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一句話概括叫“不冷不熱”;這里鏈接“三北”、通江達海,距離首都僅兩小時的高鐵車程,正在建設的4F新機場2025年通航;這里的海拔“不高不低”,這里的人口“不多不少”,這座城市“不大不小”,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面對這樣一座魅力無限的城市,關注成為必然,留下會是結果。
在尋跡文化符號、感受大美青城方面,這里榮獲“全國旅游集團優選投資十強城市”,這一殊榮來之不易,是中國旅游研究院與中國旅游協會對全國旅游市場關注熱點、引領發展方向的一次全面梳理和客觀評價,具有高度權威性。在打造區域現代消費中心方面,這里入選“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城市”,這是由國家商務部、工信部、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等8部委共同組織專家評選的,全國僅有8個城市入圍。在打造區域教育醫療中心方面,與北大、北師大、中央民大、首師大、內大等知名高校合作,建成近百個“名校+”教育集團;與北大腫瘤醫院、北京友誼醫院內蒙古分院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已建成變態反應、肝病、睡眠、心血管、針灸等5個國家醫學分中心,足不出市,就能享受到來自首都的高端服務。在建設“宜居”城市方面,“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和“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欣然落地,在全國80個大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成效考核中位列第十,是“國家級綠色出行城市”。在建設“宜業”城市方面,深入實施“十萬大學生留呼工程”,成功獲批“自治區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在建設“宜學”城市方面,新續建、在建中小學、幼兒園61所,新增學位5萬多個。在建設“宜養”城市方面,全市街道、社區養老服務覆蓋率分別達到100%和80%,基本建成城區“一刻鐘”養老服務圈,集中帶量藥品采購價格平均降幅50%,是“國家安寧療護試點城市”和“中國康養旅游城市”。在建設“宜游”城市方面,城北有“天然氧吧”400平方公里的大青山生態綠帶,城東有3萬畝敕勒川城中草原,城南有大黑河7000畝主題花海,城西有“塞外西湖”哈素海。
有目共睹的“詩與遠方”,必定滋養更加有趣的人生,虹吸效應對熱愛生活的人也不例外。
一座有“底氣”的城市
人是一切成敗的決定因素,呼和浩特擁有安如磐石的人和之基。
這里有全球最大的動物疫苗制造基地和全國最大的寵物疫苗智能制造基地,在“生物疫苗、生物發酵和制藥、中蒙醫藥”3個領域扛著“帥字旗”,引領行業發展。在全國28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呼和浩特市的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第30位,強勢領跑全區。這里有兩家世界知名的乳企:伊利和蒙牛,分別位列世界乳企第5和第8位,全國每6杯牛奶中就有1杯來自呼和浩特,這里被冠名“中國乳都”,目前正在全力打造“世界乳都”。
這里有走向世界的“草種”,由蒙草集團牽頭,聯合中科院、中國農科院等單位,創建了國家草業技術創新中心,以內蒙古為樣板,將生態修復模式復制到全國,在新加坡、蒙古國、俄羅斯、阿聯酋、以色列等國家和地區建立起生態修復科研及草種業合作關系,服務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這里是國家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和8個“東數西算”重要節點城市之一,服務器裝機達到150萬臺,進入中國“數字化轉型百強榜”和“數字治理百強榜”,入圍“中國算力二十強市”榜單,國家三大運營商、六大銀行和兩個國家部委、三大頭部企業均在這里建立起數據中心,“中國云谷”正在這里崛起。
這里有全國最大的半導體硅材料生產基地,光伏單晶硅產量全國第一,占全球的五分之一;半導體單晶硅產量占全國的30%,光伏硅材料、半導體硅材料兩條完整產業鏈已形成,呼和浩特成為在全國有影響的“硅材料之谷”。
捷報頻傳。2023年國務院16號文件提出了34項重大政策,其中直接涉及呼和浩特的有:設立和林格爾金融數據產業園,支持和林格爾數據中心集群“東數西算”項目建設,加快呼和浩特能源資源總部經濟集聚區建設,支持呼和浩特建設國家應急物資儲備庫,加強呼包鄂、烏海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和歷史遺留廢棄礦山治理,推動呼包鄂按程序申請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強化呼南通道與包(銀)海通道之間的銜接,以及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持續激發消費市場活力、推動文旅品牌建設、建設內蒙古醫養中心、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等等。
眾目昭彰的底氣與實力,來自呼和浩特先天的厚道、豁達和蒙古馬精神。青城吸引力——情出所愿,不負遇見!(記者 馮燕平)
[責任編輯:孫麗榮]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