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走深走實】人工智能讓幼兒語言學習妙趣橫生呼和浩特新聞
借助虛擬現實、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技術手段,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與美術、音樂、表演等藝術教育融合,呼和浩特市新城區蒙古族幼兒園創新語言智能學習方式,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助力幼兒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
在大六班的一次集體教育活動中,靈靈老師帶領孩子們學習“守株待兔”故事中的詞語,通過教室的智能系統大屏幕,孩子們首先看到了一幅農民伯伯在田地里勞作的動態畫面,老師引導孩子們“看景說話”:“寶貝們,你們看到了什么呀?”“農夫”,“他在干什么?”“鋤草”……接下來,就到了最神奇、最吸引孩子們的“畫一畫、變一變”環節了:孩子們在專用紙張上畫一只兔子,老師邀請孩子介紹自己畫好的小兔子,并引導孩子使用形狀、顏色等形容詞介紹兔子的特點。接下來,老師把畫紙放在指定區域,手指一揮邀請孩子們一起“施魔法”,兔子就到了大屏幕里,朝農夫跳去。接著就來到了教育活動的核心——聽講故事環節啦:大屏幕上,關于“守株待兔”的故事娓娓道來。瞧,孩子們聽得多認真!
“語言智能學習場景將學習以游戲化的狀態呈現,在教育活動中一步一步以游戲的形式進行組織,幼兒借助兒歌、音樂、律動、美術等內容,通過聽一聽、畫一畫、說一說、比一比、演一演等形式促進幼兒聽、說、讀、講能力的發展,鍛煉幼兒反應、理解、合作等多種能力,提升語言學習的趣味性、探究性?!毙鲁菂^蒙古族幼兒園園長包廣艷介紹,智能技術可以為情境和語言教學搭建語言智慧活動室環境,幼兒園與企業聯合開發的智慧教育系統,讓幼兒在“沉浸式”場景中身臨其境,打造想說、敢說、愛說的環境,鍛煉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感受傳統文化魅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系統還開發了學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智能學習的內蒙古特色資源,呼和浩特大青山、巴彥淖爾陰山巖刻、阿拉善黑水城、二連浩特恐龍地質公園、赤峰阿斯哈圖石林、通遼大青溝……將各盟市最具代表性的自然風光作為教學資源,全面展現大美北疆風光,用VR數字空間技術讓孩子們感知、了解、闡述家鄉之美。
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營造仿真沉浸式的語言教學空間環境,提供多感官、全方位的交互體驗,幫助幼兒輕松進行語言感知、理解和表達,實現語言知識傳導的超文本、可視化、可感化。呼和浩特市新城區蒙古族幼兒園在幼兒語言學習中進行了創新而有效的探索?!巴ㄟ^智能化輔助學習,我們的目標是培養會觀察、能傾聽、樂探究、擅表達、能合作的新時代兒童,更重要的是,通過沉浸式學習,更加有形有感有效地推動師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卑鼜V艷說。(草原全媒·網記者 劉志賢)
[責任編輯:孫麗榮]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