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有愛!孩子們有了“共享媽媽”烏海
5月10日下午5時30分,大風天氣,烏達區五虎山街道育紅社區黨委書記李紅莉交接完工作,趕忙帶著志愿者去烏達區巴音賽街小學“接娃”。
“從社區到校門口,步行10分鐘,途經2個路口就到了。但是小學是分年級放學的,為確保孩子們出校園就能看到我們,我們會提前30分鐘出發?!痹瓉?,當天李紅莉是社區“共享媽媽”志愿服務項目的領隊,她和2名志愿者將替4個家庭“接娃”。
“這里、這里!”6時3分,隨著當日要接的最后一名孩子走出校園,李紅莉趕忙招呼,張羅著讓大家有序上車,同時叮囑志愿者要為孩子系好安全帶。
“孩子們來自不同年級,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配合度’可沒有那么高。學校門前這條路人多車多,志愿者不僅要仔細觀察往來車輛,還要時刻注意孩子安全。”李紅莉向記者介紹說,“為確保孩子接送途中安全,社區制定了嚴格的方案,每次接孩子至少由3名志愿者負責,孩子們要排成隊列前行,志愿者分別站在隊伍的一頭一尾和沿路側方。遇到特殊天氣,社區更是會組織車輛接送孩子。”
“回到社區,今天的任務就完成了一大半,接下來,志愿者會陪孩子們做手工,等家長來完成交接?!笨吹胶⒆觽冏杂勺栽诘赝嫠?,李紅莉這才松了一口氣。
不一會兒,居民李鵬舉就趕到社區接回了他的兩個寶貝。
“放心、安心、省心!過去總是要拜托其他人接送孩子,周邊鄰居、親戚麻煩了個遍?,F在好了,志愿者免費幫忙接娃、帶娃,我們也不用著急往學校趕啦。”談起“官方帶娃”,李鵬舉連連稱贊,“由于工作原因,現在我家的兩個寶貝每周需要‘共享媽媽’代接2次?!?/p>
此前,育紅社區黨委在日常親子活動中發現,不少雙職工家庭存在工作與孩子不能兼顧的問題。
“之前,大家‘接娃’主要靠鄰居間互相幫忙。社區推出‘共享媽媽’志愿服務項目后,‘官方帶娃’很快就在家長間傳開了,需要‘共享媽媽’接的孩子也由2個發展到現在的11個,還有居民主動報名申請當‘共享媽媽’?!崩罴t莉說。
隨著“官方帶娃”在社區里打開知名度,越來越多的居民上門咨詢。育紅社區“兩委”經過多次討論,決定延伸打造“共享媽媽”志愿服務項目,借助街道、社區、機關、企業等不同行業婦女力量,為轄區少年兒童提供親情關愛、學習輔導、手工制作等陪伴服務,更好地滿足孩子們多方面的成長需求。
如今,具備愛心、耐心、責任心的35名“共享媽媽”相繼上崗,累計為少年兒童提供親情關愛、學習輔導、手工制作等陪伴服務700余人次。育紅社區榮獲全市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共享媽媽”志愿服務項目榮獲全市“我幫你”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大賽二等獎。
“‘共享媽媽’志愿服務項目為構建幸福和諧社區打開了思路,我們也圍繞‘鄰里關愛’集聚合力,加快構建互嵌式發展社區,成功打造了‘共享+’特色品牌 ?!崩罴t莉說。
從“旁觀者”到“參與者”,從“一條線”到“一股繩”。如今,育紅社區根據“共享媽媽”項目延伸打造了“共享+”系列,充分激發群眾自下而上參與社會治理的熱情。在社區建設中,居民、志愿者攜手共建的暖心畫面隨處可見;共享舞蹈室、共享圖書室、共享課堂、黨群服務中心相繼投入使用,成為社區居民日常休閑娛樂的好去處……育紅社區構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社會治理格局,實現了“陌鄰”向“睦鄰”的轉變。記者:王超 侯瑞璞
[責任編輯:段麗萍]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