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政策落地工程 賦能人事人才發展呼和浩特新聞
今年以來,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緊緊圍繞完成好兩件大事,堅持民生為本、人才優先的工作理念,扎實推進政策落地工程,推動人社領域各項政策落實落細,不斷激發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干事創業的熱情和其他各類人才的生機活力,為新城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撐。
一、主動宣傳,事業單位管理政策深入落實
區劃調整后,深入各地區宣講崗位設置管理政策。2024年4月份,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復同意新城區調整行政區劃,新城區增設呼倫貝爾北路等4個街道,撤銷1個街道,各地區的事業編制和工作人員變動較大。新城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動深入保合少鎮、各街道宣講自治區《優化完善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十五條措施”》《新城區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實施意見》等政策,并根據各地區事業單位的工作職責和編制、人員情況,現場提出崗位設置建議,最大限度確保區劃調整后,各地區事業單位崗位設置工作的科學合理和崗位聘用工作的規范有序。機構改革后,深入委辦局所屬事業單位講解政策。針對機構改革后編制、人員變動較大的委辦局所屬事業,上門進行崗位設置和聘用政策講解,積極營造能上能下、競聘上崗的聘用工作氛圍,努力打造更具活力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隊伍。2024年以來,已為92家事業單位的5022名事業人員完成了崗位聘用及晉級的備案工作。
二、加強保障,事業單位人員待遇穩步提升
及時開展工資審批工作。新城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全面落實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貫徹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原則,按時完成各項工資審批工作,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收入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截至目前,已完成按照年度考核結果增加薪級等工資審批9000余人次。做好工齡認定相關工作。根據《內蒙古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關于考錄(或招聘)到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齡計算等問題的通知》(內人社發〔2012〕64號)等文件精神,新城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對進入新城區事業單位工作前,已有工作經歷的工作人員的工齡進行了認定。通過工齡的合并計算,有力保障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帶薪年休假等權益。今年以來,已為符合認定條件的106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進行了工齡認定。
三、優化服務,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逐年增加
專業技術人員培養工作有序開展。為深入推進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建設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新城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委托第三方搭建了新城區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平臺,開展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公需課、專業課的培訓學習。全面落實一次性告知制度。在職稱評審工作中,嚴格落實一次性告知制度,專門制定了《新城區職稱評審一次性告知書》,向職稱申報人員及相關單位工作人員一次性告知需要提交的申報材料和要求,努力做到讓辦事群眾只跑一次的目標,著力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營造有溫度、便利化的職稱申報環境。截至目前,新城區申報高級專業技術資格357人,申報中級專業技術資格2009人,初級專業技術資格685人。申報專業技術資格總數較去年增加8.8%。
四、打造優勢,人才服務保障工作推進有力
為加快推進首府北部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同時與呼和浩特市人力資源產業園、和林格爾新區人才科創中心、金橋“雙創”示范區形成差異化功能互補,根據自治區黨委《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才工作的實施意見》和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加快推進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的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由新城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牽頭,在新城區車站前街呼和浩特數字經濟產業園建設科技城人才服務基地。服務基地包括人才“一站式”服務中心、人才地圖、產業地圖、人才碼、產學研服務中心、人才培育中心、金融服務中心、孵化示范服務中心、高層次人才匯聚中心、共享服務中心和黨建+工會中心等“1碼、2圖、8中心”全方位人才服務體系,全面做好人才“引、育、留、用”各環節服務保障工作,大力吸引行業領軍人才、科技研發人才、高校畢業生等各類人才創新創業,加快推動科技城科創企業集聚,實現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的有機銜接,最終建成服務首府、輻射自治區、鏈接全國的全方位人才服務基地。目前,人才碼已經開始研發,各模塊功能正在逐步完善;服務基地已經進入裝修和招商階段。
下一步,新城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將繼續以政策落地工程為抓手,號召所有干部職工當好人社政策的宣傳員和講解員,做人社政策的篤定執行者,推動人社優才惠民利企服務走深走實,不斷釋放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隊伍和各類人才活力。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