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首次舉辦昭烏達蒙古族長調民歌傳承人演唱會赤峰
在中華民族的民歌寶庫中,有一種蒙古語稱之為“烏日圖道”的民歌,意即“長歌”,國家音樂界規范化的定名為“蒙古族長調民歌”。它的特點是歌詞字少腔長,歌聲高亢悠遠,演唱舒緩自由,既宜于敘事,又長于抒情。今天我們跟隨記者去達麗雅小劇場聽一場蒙古族長調的演唱會。
2月26日下午3點,由赤峰市文化和旅游局舉辦的《唱響激情牧歌•講好非遺故事》——昭烏達蒙古族長調民歌傳承人演唱會在達麗雅小劇場開唱。演唱會現場演員們歌聲悠揚、觀眾的掌聲不斷、現場氣氛熱烈。一首由蒙古族長調傳承人哈斯巴圖老師演唱的《云青馬》更是將整場音樂會推向高潮。(現場高潮)
內蒙古自治區昭烏達長調民歌傳承人哈斯巴圖:我們每個演員感覺特別的榮幸和高興。我們也是多少年來一直對昭烏達長短調民歌的挖掘整理正在努力。希望我們非遺中心繼續這種活動多多舉辦,展示我們昭烏達草原蒙古族長調的魅力。
“蒙古族長調民歌”字少腔長,歌聲高亢悠遠,演唱舒緩自由,被專家譽為“天籟與心籟的完美統一,人與大自然的完美統一”,“草原音樂的活化石,游牧民族的千古絕唱”。2005年,蒙古族長調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評為“人類口頭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2006年列入中國第一批非遺名錄,2007年中國第一顆繞月衛星“嫦娥一號”搭載的30首樂曲,其中就有蒙古族長調民歌。
赤峰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陳玉華:我們昭烏達蒙古族長調民歌已經是我們自治區的非遺項目,我們通過種種的培訓活動,演出活動、比賽活動助推我們昭烏達長調民歌向國家級項目沖刺,今年呢,也是我們申報國家級項目年,我們打算做一系列的活動讓所有人了解我們的昭烏達長調民歌,爭取早日進入國家級項目行列。
本次演唱會遴選了自治區級和赤峰市級出類拔萃的代表性傳承人哈斯巴圖、莫德格、蓮花及其他們的學生們,采取演唱與講故事相結合的方式,展示昭烏達長調民歌的獨特風格和魅力。
演員阿木爾:大家好,我叫阿木爾。今年11歲,我從六周歲開始學的蒙古族長調,我這次表演的這個蒙古族長調,非常開心,很喜悅,我希望以后多多參加這種活動
演員阿魯斯:我以后要繼續好好學習,把這個蒙古長調唱給更多的人,讓他們聽到蒙古長調的美聲
演唱會現場座無虛席,赤峰市蒙古族中學的學生們穿著蒙古袍愉快的享受了這場別具一格的音樂盛宴。
赤峰市蒙古族中學學生錫貴:今天我們學校組織我們來看這場昭烏達蒙古族長調演唱會,看完以后,我覺得心曠神怡,雖然我作為一名蒙古族學生。但我不怎么了解這個蒙古族長調,我想用我的業余時間來了解一下,學習一下
說起這個蒙古族長調我覺得不得不提的一個人就是巴林草原的蒙古族民歌手阿拉坦格日勒,早在60年代,他就被譽為“草原歌王”。雖然老人家現在已經離世了,不過我相信如果他能看到我們昭烏達蒙古族長調這樣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一定會倍感欣慰。同時我們也像當今這些蒙古族長調的傳承人致敬,正是因為有你們的堅守,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才能發揚光大!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