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叫綠水青山帶笑顏 ——棋盤井蒙西地區環境綜合治理記略社會
黃河畔,陰山下。
如果你曾為以前的蒙西、棋盤井地區悲愴過、痛惜過,那么你一定會為今天的這里大聲歡呼、低語欣喜。
這里,是天朗氣清、綠嶺青坡的的生態工業園區。
煤矸石山披上了“綠衣衫”、化工尾氣變為下游產品、地下礦井地上公園,湖青岸綠、魚翔淺底,有鴿子從頭頂飛過,有清風吹起你的白襯衫……鐫刻一句“地下烏金潛龍、地上錦繡騰鳳”的贊美之詞于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大作的扉頁上,需要一筆一劃、久久為功。而今,成效已顯。
蒙西、棋盤井工業園區的過去,是名副其實的“金山銀山”,是財富的“洼地”,是工業的“高地”。后來,卻成了生態環境的一塊“潰瘍”之地。怎么辦?
——誰受益、誰負責,誰污染、誰治理,敢向機制“開刀”,提升環境“言值”
對癥下藥,變“制”為“治”。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而讓夢想照進現實,是一項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系統工程,舊觀念不行,舊體制不行,單打獨斗更要不得。
鄂托克旗及時啟動新一輪棋盤井蒙西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百日攻堅”行動,聘請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高標準編制了《棋盤井蒙西地區礦區生態環境治理修復規劃》。
多策并舉,構建起“2+3+N”污染防治政策體系,即《棋盤井地區(礦區)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棋盤井蒙西地區空氣質量管理辦法》2項制度,和礦區、棋盤井、蒙西園區3個環境綜合治理專項行動方案,配套建立“以水定產、無水停產”“夜間停工停產”“5級以上大風預警及停產限產”“先滅火后生產、不滅火不生產”“企業年度環境任務公示”“紅黃牌警示監督管理”等N項機制。
同時,破除觀念藩籬,積極鼓勵礦山企業協會參與礦區環境治理工作,引導企業自覺加大投入力度,煤礦和洗煤廠按照設計產能自發從每噸煤炭收益中拿出0.4元和0.1元作為環境治理資金,構建起了“誰受益、誰負責,誰污染、誰治理”的共建共享治理機制。
僅今年,棋盤井蒙西地區共制定331項污染防治任務,實行清單式管理,目前已完成140項,上半年棋盤井、蒙西地區空氣優良率分別達到83.1%和76.3%。
把“蛋糕”的一部分還給天空、大地,提升環境的“話語權”,讓獲利者讓利,鄂托克旗做到了。
——礦山治理、揚塵治理、環境整治,敢向問題“叫板”,提升環境“顏值”
1 2 下一頁 1 2 下一頁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