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第一区,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91免费观看网站,在线播放黄,老妇女人一级毛片,国产一区二区在线91,日本a黄色片

“多虧有范書記,我們不用靠經驗種田了!”社會

新華網 / / 2021-01-07 20:13

從初次踏上這片土地時的“外鄉人”,到今天村民嘴里那一聲親切的“老范”,范瀚理作為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委組織部派駐到烏拉特前旗蘇獨侖鎮蘇獨侖村的第一書記,今年已是第3個年頭。

  在他的幫扶下,一個貧困村實現了蛻變,62戶貧困家庭脫貧,占地1000畝的智慧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帶動土質改良運動遞次推進,一座現代遠程教育大院為農村黨員群眾搭建起了“家門口的課堂”。

  蘇獨侖村土壤生態較差,土地鹽堿化嚴重,農民對于“如何科學種田”知之不多,農業種植效益差。范瀚理與村“兩委”以及致富帶頭人共同研究確定,把“鹽堿地改良”作為本村精準脫貧的發展項目,并計劃引進土壤環境智慧監管系統,對土壤成分進行準確監測。

  范瀚理請來農技專家,引進現代農業科技服務公司,建立了1000畝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全面開展科技研究、人才培養、科技培訓等合作。土質的改善給貧困戶帶來了沉甸甸的“收獲”,幾近棄耕的葵花地,現如今出苗率達到90%,實現每畝節水約20立方米,節肥25%,畝產量突破400斤,人均年增收近2000元,土質改良運動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蓬勃發展。

  鹽堿地改良項目的推進過程,讓范瀚理認識到造血的重要性,讓貧困戶擁有一技之長是脫貧的關鍵。

  如何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學技術、學政策?范瀚理把目光聚焦到村委遠程教育終端站點。

  說干就干。范瀚理向上級部門爭取到32萬元專項資金,用于翻修舊樓,配備LED大型顯示屏、電腦、投影儀等,打造出了1100平方米的黨員遠程教育大院。

  現代遠程教育帶給農民真“實惠”,越來越多的農戶正在透過“顯示屏”學習掌握最先進的種養技術,逐漸成長為帶頭致富的能手。截至目前,蘇獨侖村黨員遠程教育大院累計播放遠程教育科目195小時,培訓農村黨員干部群眾超過3200余人次。

  范瀚理還辦起了“板凳講習所”,他常常提起板凳走到田間地頭,走到村頭聚集點,用一口地道的方言向圍坐跟前的農民講解最新的扶貧政策。

  為增強宣講課堂的吸引力,范瀚理又從選調生、離退休教師、老干部、致富能人、道德模范中精選了15名文藝骨干,組成“鄉音宣講團”,通過二人臺呱嘴、獨唱、快板、山曲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唱脫貧攻堅好政策。

  如今,“板凳講習所”已經覆蓋了全村3個村民小組,累計開展脫貧攻堅宣講60余場,受眾2000余人。(趙芃)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


閱讀延展

?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