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婦女群眾“家門口”就醫不再難——記北京市通州區援蒙醫生賈麗華社會
新華網呼和浩特8月31日電 “這兒還疼不疼,你當時來的時候子宮特別大,現在恢復得很好,做完B超沒什么事的話就可以出院了。”這是幾天前的一個深夜,賈麗華接診的一個急診患者,當時患者的衣褲被血浸染,賈麗華見狀即刻為患者檢查,確定患者是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并發大出血,重度貧血導致失血性休克,立即進行輸血并安排手術,患者終于脫離了生命危險。自援蒙醫療工作開展以來,醫院婦科每有急重癥患者,賈麗華總是第一時間出現在搶救現場。
2019年9月,北京市通州區委組織部、衛健委組織新一輪醫療骨干參加京蒙幫扶工作,在接到援蒙號召時,通州區婦幼保健院婦二科主任賈麗華第一時間報了名。肩負著醫療幫扶的崇高使命,2019年10月,賈麗華來到內蒙古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以下簡稱科右中旗)人民醫院開始了她的援蒙醫療故事。
勇挑重擔 規范診療強隊伍
援蒙不只是“輸血”,更關鍵的是“造血”?!霸煅本褪且獮楫數蒯t院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這是援蒙醫療隊的使命,也是賈麗華最大的愿望。
揣著這個沉甸甸的使命和責任,初到科右中旗人民醫院,賈麗華就深入婦科門診和病房,進行走訪、調研、座談,盡快了解科室醫療建設情況。
針對醫院現有醫療條件有限,婦產科醫生專業人手不足的現狀,賈麗華將自己的醫學知識及經驗傾囊相授,扶持醫院開設陰道鏡門診、盆底修復治療門診,與醫生進行“師傅帶徒弟”式的幫扶,廣泛開展婦科醫學知識專題講座,進行腹腔鏡和宮腔鏡手術實戰演練,手把手傳授最新醫學知識和手術技能。目前,已累計開展培訓16次,一對一技術指導及帶教百余次。
在科右中旗人民醫院,賈麗華(中)向科室醫務人員講授婦科專業知識。
在她的帶領下,科室人員的醫療技術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對此,婦科主治醫師敖斯琴深有感觸:“以前我們婦科一年僅做十幾臺微創手術,有了賈老師手把手帶教,很多大夫都學會了進行宮腔鏡、腹腔鏡操作,現在一個月就能做30多臺微創手術。”敖斯琴欣喜地說道,她從賈麗華身上還學到了醫患關系溝通、病歷書寫、遠程系統操作等多方面的醫學知識。
援蒙期間,賈麗華從接診的患者中發現,很多患者生了病沒有及時接受治療,常常把一些小毛病拖成了嚴重復雜的疾病,導致基層醫院無法治療,千里迢迢去外地尋醫問診,又談何容易。
“只有提升基層醫療水平,才能讓微創醫學服務于更多有需要的患者?!睘檫M一步提升整體醫療水平,為更多女性患者解除病痛,讓更多患者在家門口享受到微創手術帶來的益處,賈麗華傾注所有努力,帶教完成了腹腔鏡協助下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宮腔鏡電切術、陰道前后壁修補術,填補了科右中旗腹腔鏡微創全子宮切除術、宮腔鏡電切術等多項技術空白,使科右中旗人民醫院的婦科微創手術率得到明顯提高。同時協助醫院新進多種性激素類藥物,多次開展異常子宮出血診療規范和生殖激素解讀應用的培訓,顯著提高了異常子宮出血的治愈率,并規范了當地婦科宮頸癌三階梯篩查的流程。
援蒙8個多月來,賈麗華無私奉獻,兢兢業業,以極強的責任心和專業性,贏得了全院領導和同事的高度贊許和肯定。
醫者仁心 真情服務暖人心
“聽說北京專家來了,我特意找來的,我家條件不好,去北京看病不容易,等來等去終于等到了賈大夫,手術特別成功,我恢復得特別好,真是太感謝賈大夫了!”這位說話的患者叫孫玉華,今年47歲了,是高力板鎮蒙興嘎查村民,子宮肌瘤造成的長期大量出血讓她險些喪命,經過賈麗華和醫護人員的精心救治,身體日漸康復。每次賈麗華過來查房時,孫玉華都難掩感激之情。
幫扶期間,賈麗華處處為患者著想,既為患者制定周全的治療方案,又考慮患者的經濟能力,盡量讓患者花最少的錢得到最好的醫治,決不能讓當地百姓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來到科右中旗人民醫院的第一天,賈麗華就接到一位特殊的患者。一名年僅24歲的未婚女性患有雙側卵巢巨大畸胎瘤,其中一側發生蒂扭轉,若要去外地救治,長途跋涉,會耽誤治療的最佳時間,造成卵巢缺血壞死。在情況危急之下,賈麗華努力說服患者留下救治,并成功進行了腹腔鏡微創手術,術后患者腹部幾乎看不到手術瘢痕,完美保護了患者的生育功能和腹壁的美觀性。
面對高齡婦科患者,由于常常合并多種內外科疾病,醫務人員通常會倍感壓力,賈麗華總會想盡辦法為患者解除病痛。其中,有兩位80歲高齡的患者,讓大伙兒記憶猶新。這兩位患者都是由于宮腔積膿前來就診,其中一位患者的子宮肌壁由于宮腔大量積膿僅剩下7毫米的厚度,還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肌供血不足等多種疾病,手術風險極高,賈麗華卻迎難而上,進行綜合術前評估之后,果斷為她們進行了手術,患者均痊愈出院,讓老人們感受到援蒙醫療人員的溫暖。
8個多月,200多個日日夜夜,接診1000余名患者,完成400余臺手術……這些數字的背后都是賈麗華的真情付出。付出終有回報。如今,前來找賈麗華看病的患者日漸增多,科內住院患者人數增加了,醫務人員業務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當地婦女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贏得當地群眾的一片好評。
遠在他鄉,誰都有想家的時候。每當卸下一天的工作,在夜深人靜之時,賈麗華總會想起剛上小學二年級的女兒。由于夫妻倆都從醫,無時間陪伴孩子,照顧孩子飲食起居和學習的責任就落到了年邁的父母身上。每每想到這里,身為母親的賈麗華就對孩子深感虧欠,更感恩父母對自己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從廊坊市到翁牛特旗,再到科右中旗,賈麗華的千里援醫路為貧困地區帶去了先進的醫療技術,也結下了濃濃的幫扶情。
“我的援蒙期限快滿了,如果有需要,我會毫不猶豫地服從組織安排,繼續留在這里?!痹谶@場義無反顧的健康扶貧戰役中,即便條件艱苦,即使語言不通,草原人民的認可和肯定都化作賈麗華前進的動力,讓她繼續堅守在基層醫療戰線,用心用情做好醫療幫扶對口支援工作,圓滿完成醫療隊“傳幫帶”的神圣使命,為京蒙幫扶工作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塔娜)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