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用“繡花功夫”織密基層治理“一張網”社會
??? 金秋時節,記者來到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紅山區站前街道松州園社區,居民樓外一部部玻璃材質、通體明亮的外掛電梯,不禁讓人眼前一亮。“下個月我們就能乘電梯上下樓了!”居民趙國武激動地說。
該小區始建于1999年,是個典型的老舊小區,網格員在走訪中了解到居民對改善居住環境的愿望非常強烈。網格員將這一信息通過黨群連心橋上報到區級指揮平臺,區級指揮中心仔細分析研判后,將這一事項遞交給分管副區長。分管副區長組織住建局、綜合執法、街道、社區等召開協調會議,研究確定將松州園小區列為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爭取上級資金對小區進行全面改造,改善居民居住環境。于是,便有了本文開頭的一幕。
松州園社區是紅山區黨建引領網格精細化治理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紅山區全面貫徹落實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有關工作部署,按照“五化協同、大抓基層”的整體思路,認真分析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新形勢、新變化、新要求,堅持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基層治理的一條紅線,不斷強化“黨建引領·精治紅山”工作理念,持續推進黨建引領網格精細化治理工作,全面構建“一核心三體系四維度”工作框架,通過系統研究、整體謀劃、協同推進,形成了“全方位統籌、多方面聯動、各領域融合”的工作格局。
黨建引領,強化“一核心”。依托三級黨群服務中心體系建立了“區——鎮街——村社區”三級網格治理架構,發揮鎮街黨(工)委領導核心作用,整合條塊資源,形成黨建共建項目,增強各基層黨組織牽頭抓總能力。橋北街道按“村社區黨委(黨總支)——小區黨支部——網格黨小組”三級組織架構,共建立網格黨支部15個、網格黨小組44個。同時,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整合網格內各單位、部門黨建資源,促使資源合理有效下沉到網格,讓黨的服務觸角延伸到基層的神經末梢。
網格劃分,聚焦“一張網”。堅持“全域覆蓋、無縫銜接”的原則,按照常住居民300~500戶為標準,紅山區共劃分網格417個,依托2.5維地圖將網格內所有建筑信息、人員信息、事件信息、物件信息等進行數據采集和統一編碼。紅山郡社區依據轄區居住人口的多少和小區的分布,對原有的計生、治安、維穩等網格進行整合,統一將社區劃分為郡善、郡美、郡好等6個網格,實現了“多網合一”。目前,紅山區“一張網”統全局的工作格局已經基本形成。
力量整合,下活“一盤棋”。推行“一長一員一團隊”工作模式,共選聘35周歲以下大專學歷以上專職網格員417名,按照“基礎工資+績效獎勵”的薪酬待遇,每月給予基礎工資2500元
??? 同時,組建由網格指導員、警務員、調解員、安全員和優秀黨員、志愿者等為中堅力量的“4+N”服務團隊共834支、7200人。
量化服務,形成“一本賬”。建立網格員巡查走訪制度,規定了網格員每天4小時巡查、每周特殊人群走訪、每月上報100條信息、每季全覆蓋入戶“四項指標”和聯系卡、需求表、反饋單“三項必備”。在釣魚臺社區唯美品格小區,網格員李澤民每天8點半準時上崗,環境衛生、單元樓道、健身器材,每一項他都認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上報。目前,全體網格員日均報送基礎信息3600多條,日常需要處理的問題200條左右。
智慧支撐,搭建“一平臺”。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建立全區網格化治理聯動指揮平臺,打破“信息孤島”,實現多部門數據實時共享。目前,紅山區13個鎮街、27個村和55個社區全部開通網格化治理信息平臺,實現了網格化信息平臺與民生服務的精準銜接。同時,整合全區2萬余路視頻監控和1.4萬余個物聯傳感器,可以對網格內各類情況進行實時動態感知,并開通96345熱線和互聯網居民“隨手拍”,各類民生訴求可即時線上發布、查詢和辦理。
協同聯動,處置“一條龍”。借助黨群連心橋,網格員上報的所有問題全部納入事件上報——分撥調度——協調處置——情況反饋——考核評價“五步閉環”處置流程,并且明確了網格管家上報——行動中樞辦理——聯動主體協助——城市大腦分析——工作核心統籌“五位一體”工作法,確保70%的問題在網格內解決,20%的問題提交上級網格通過協同聯動解決,10%的問題遞交區級網格管理服務中心綜合協調解決。長青街道房產小區是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老舊小區,網格員在走訪中了解到,暖氣管道老化問題成為多數居民的關切。火花社區黨總支接到網格員上報后,召開黨員和居民代表會議,集中梳理需求提交街道黨工委,街道迅速向區住建局黨委發出聯動申請,最終確定實施包括80平方米網格黨群服務站建設、1000米綜合管網鋪設、2000平方米地面硬化等6大類綜合改造項目。
考核評價,打通最后“一公里”。治理能力現代化,首先需要現代化的治理方法。為將網格精細化治理工作落到實處,紅山區建立起網格員APP移動前端和區——鎮街——村社區三級指揮終端,通過對海量數據進行自動化分析研判,根據不同區域、時段和人群特點,采取有針對性且差異化的治理方法,科學配比管理服務資源。同時,開發了網格治理三維考核評價系統,即按照鎮街、部門和人員三類主體分別設置評價標準,實行“一案一評”“一單一評”“一人一評”,考評結果實時公布,并自動進入領導看板,作為各級黨組織年終述職考核評議、網格員績效工資發放和干部選拔管理使用的重要依據。(王塔娜)
??? 原標題:用“繡花功夫”織密基層治理“一張網”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