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悄然興起 市民叫好菜販叫苦動態
一分錢能買一斤桔子
市民在菜市場購買羊肉
傳統蔬菜攤客流量下降
受疫情影響,首府一些小店生意門可羅雀甚至歇業,社區團購卻借著互聯網的東風逆流而上,在呼和浩特各大小區悄然興起,團購商品從蔬菜水果到日用百貨,給老百姓帶來實惠和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新的爭議。社區團購給市民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會否進一步蠶食擠壓社區菜販的生意?近日,記者帶著這些疑問走訪了呼和浩特多個菜市場、社區網點、小賣部,一探社區團購之下的零售新變局。
手機里的“菜市場”
“新疆庫爾勒香梨每斤3.18元、西紅柿每斤1.99元、香菇每斤4.9元……”打開手機社區團購微信群,類似這樣的促銷信息層出不窮。記者采訪中發現,2020年后半年,社區團購在疫情刺激下得到迅猛發展,美團優選、多多買菜、橙心優選、聚惠青城團購等社區團購平臺逐漸走入呼和浩特市民的日常生活,并依托菜鳥驛站、小區超市、商店等陸續鋪開網點。一部手機,一個APP,就是一個小型菜市場,讓市民足不出戶享受到社區團購帶來的便利與實惠。
家住回民區咱家小區的吳曉麗是一位6歲孩子的寶媽,在呼和浩特新華廣場附近一家私企上班,每天5點半下班,乘坐地鐵到西龍王廟地鐵站,還得再步行1.6公里回家買菜做飯。如今有了社區團購,臨睡前想好第二天的食譜,只需通過APP或者社區團購群下單,下班后在小區門口的商店就能直接把菜拿回家。“方便、省時,不用我去菜市場挑挑揀揀,最主要的是省錢?!眳菚喳愓f。
居住在人民路郵電西小區的80后李菲菲也是社區團購的忠實“鐵粉”,在她居住的小區周圍,云集著上百家社區團購自提門店,她告訴記者:“我習慣了自己買菜做飯,去蔬菜店或者菜市場都相對較遠,特別是大冬天懶得去,社區團購方便,有的APP下單當天就能去就近的門店提貨,節省下來的時間還能回家做家務或者休息一下?!?/p>
“團長”爭搶大戰
“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小區的社區團購一下子火了起來,目前至少有10個以上社區團購提貨點。”1月3日,家住玉泉區楠湖酈舍小區的曹利軍說。
曹利軍在楠湖酈舍小區經營著一家大餅店。2020年10月,曹利軍成了社區團購的一名“團長”,橙心優選平臺下單后的貨物可以從他的大餅店直接提取,但年近五十的他應對這些新興事物不是很順手,接到的單也不太多。相比起來,與他一墻之隔的紹春食品超市生意做得風生水起。超市的老板宮少春告訴記者:“我是從2020年11月才開始布局社區團購的,社區團購其實也是在搶超市的生意,但沒有辦法,你不做就有其他人去做,還不如干脆接了這‘團長’的活,還能引流顧客。每天社區團購能接30多單,頭一天下單,第二天16點以后來店里提貨,平臺每單會有7%的傭金?!?/p>
1月4日,記者又走訪調查了內蒙古師范大學北門周邊商家、東瓦窯批發市場個體商戶、馨康花園和金河灣小區發現,隨著社區團購遍地開花,超市、干洗店、服裝店、小飯館、菜鳥驛站等許多商鋪都在經營主業的同時經營社區團購這份“副業”,團購的商品種類主打生鮮,由社區團購平臺統一配貨和售后,“團長”則負責轉發當日優惠、接貨及分發。
據聚惠青城團購一位工作人員透露,社區團購平臺最初招募“團長”有地域保護,一般一個平臺在一個小區只設一名“團長”,且需擁有上百人的微信群。一些“團長”在采訪中則表示,隨著社區團購平臺競爭日益加劇,發展社區團購業務的關鍵就轉化到發展新的“團長”身上,不少社區上演爭搶“團長”大戰,出現一個平臺多個“團長”的現象,特別是社區快遞服務站、小賣部、物業等成了各家平臺爭搶的“香餑餑”,不僅因為這些地方具備地理位置優勢,有充足接貨空間,更重要的是他們通常是小區住戶幾百人微信大群的群主。正如金橋開發區金河灣小區馬燕兵蔬菜煙酒店的負責人所說:“團長說白了就是群主?!?/p>
低價傾銷
經過連日來的采訪不難看出,社團團購之所以發展迅猛,受到廣大消費者歡迎,最關鍵的因素在于價格便宜。
1月5日,記者打開橙心優選APP,發現各種生鮮食品便宜到讓人懷疑人生,新用戶還有更加驚人的優惠,諸如一分錢4顆雞蛋、一分錢90克百香果;多多買菜”平臺亦是如此,13.49元可以買到30枚雞蛋,3.99元460克豆角;在美團優選平臺,400克豬肉大蔥水餃限時秒殺價僅2.59元,一斤帶泥胡蘿卜低至1.29元……記者通過比對東瓦窯菜市場、美通蔬菜批發市場、保全莊農貿市場等多家傳統菜市場發現,社區團購平臺的很多蔬菜水果價格遠遠低于市場價!
賠本賺吆喝,底氣來自哪里?各大電商平臺的燒錢補貼。而這樣的模式,勢必會分流主打生鮮的菜市場、社區超市和蔬菜水果店的銷售額。1月5日上午,記者在金橋開發區保全莊農貿市場隨機走訪了幾個攤位,很多商家稱客流量確實大不如前。賽罕區李二毛精品蔬菜批發攤位前,李二毛一邊麻利地給顧客裝菜,一邊告訴記者:“相比往年客流量少了近一半。之前曾有一些互聯網平臺聯系我加入社區團購供貨,但因利潤太低被我回絕了。他們給出的價格都是平臺補貼完的價格,網上西紅柿一斤只賣1.99元,我們這里一斤要賣4.5元,但我們的毛利潤也僅1元而已?!?/p>
“社區團購都是看圖挑菜,買回來的肯定不如自己親手挑選的新鮮?!痹诤ow蔬菜批發零售攤位前,正在買菜的王師傅笑著對記者說。王師傅在饕街開著一家江西小炒的飯館,他幾乎每隔一天就要來這里購買食材。在他看來,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才是第一位,他不在乎團購便宜的折扣,更在乎菜的品質。
在一家銷售錫盟羊肉的攤位前,一斤羊肉需42元,一斤羊蝎子23元,相比社區團購平臺貴10元左右。攤主谷凌云在保全莊做了六七年的羊肉生意,她告訴記者,今年羊肉價格歷年最高,新鮮的羊肉、羊蝎子價格自然會高些,而社區團購平臺上低價出售的是庫存的冷凍羊肉,品質不同。
實體店生意難做
“互聯網時代,實體店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1月5日,在賽罕區金河灣小區老三蔬菜水果店,店主張運虎一邊為美團優選訂單配菜,一邊對記者說,肯定會受到社區團購影響,但小店維持生計不易,又是房租又是水電,為了接到新鮮的蔬菜水果,每天凌晨3點就要趕到美通食品批發市場進貨,天亮了才開始回到店里擺位,掙的就是辛苦錢。
盡管平臺壓低了菜價使每單利潤較店里低了不少,張運虎仍然為了“跑量”而接單。在采訪過程中,張運虎又完成了線上兩單裝配,店里的生意則交由妻子照顧。
“一分錢一分貨。我們進的都是特級、最好的蔬菜,很多社區團購平臺曾經來我們店里談合作,拍的是品質最好的蔬菜照片上傳網絡,但拿的貨卻是最次的產品?!痹诿劳ㄊ称放l市場的田春霞蔬菜批發店,老板桂和對記者說,社區團購打的是價格戰,最終會擠占二級批發商的利潤,例如土左旗、托縣等地的小商販,凌晨1點就來排隊進貨,加上運輸、時間以及蔬菜水果的損耗,無形中增加了成本,相比團購沒有一點競爭優勢,生意只會越來越難做。
老賀蔬菜店的老板也稱,店里生意深受社區團購影響,一些老顧客都流向社區團購,使得一些生鮮類蔬菜賣不出去只能爛在店里,虧損已是必然。
社區團購的模式是否真的會讓傳統菜市場走向衰落?1月6日,記者就此事采訪了內蒙古社科院專家李瑩。李瑩表示,社區團購為百姓帶來的實惠顯而易見,一些小商店、菜市場雖然受到社區團購的沖擊,但這都是短期的。從消費人群來看,傳統菜市場有著自身優勢,可以看到實物,自由挑選,中老年人依舊是消費主力。社區團購則主打的是沒時間逛菜市場的年輕人、上班族。李瑩認為,電商平臺燒錢補貼也非長久之計,只是拉攏顧客的一種促銷手段。待補貼結束,價格回歸之后,只會進一步提高果蔬流通效率和社會效益。因此,未來傳統菜市場不會消亡,而是與社區團購模式共存。(文·攝影/記者 張巧珍 實習生 烏仁)
[責任編輯:孟捷]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