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固沙苗木知多少烏海
造型可愛的圓冠榆。
成片種植的樟子松。
香味馥郁又耐旱的四季玫瑰。
山中顏色最為鮮綠的刺槐。
“烏海常年刮風沙,周邊的山上又都是石頭,曾經能栽活的植物種類只有幾種,漫山遍野都看不到綠色,只有一些生命力特別頑強的小花、小草。”市自然資源局道路綠化管理站負責人柴宗文說,“但是現在你看這山上,光肉眼可見不同的樹種就已經有十幾種了,與曾經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烏海地處烏蘭布和、庫布其沙漠和毛烏素沙地交匯處,干旱少雨,風大沙多,是內蒙古自治區乃至全國沙化、荒漠化較為嚴重的地區之一。在荒漠地帶植樹造林可不是件易事。“曾經烏海的樹木種類少得可憐,而我們這些造林人在栽種樹木時,也首選適合這里環境的樹木,以耐瘠薄、抗干旱、生長快、適應性強為主。”柴宗文說。
我市以本地樹種作為造林選擇的重點,做到針葉闊葉相交織,喬木灌木相結合,形成具有荒山綠化功能的造林種質基礎。
柴宗文介紹,檸條、梭梭固沙作用強,耐旱、耐寒又抗高溫,是優良的防風固沙樹種,城際快速通道附近的山上光檸條和梭梭就種植了400畝;槐樹和松樹是綠化的排頭兵,道路兩旁以顏色鮮綠的刺槐和樹干挺直的樟子松為主;榆樹的抗風保土能力強,我市新引進的金葉榆,色澤艷麗、四季常青,穿插在各類樹木之間,讓人眼前一亮……
道路綠化與荒山綠化不同,植物除了需要具有耐旱、固沙作用,還需考慮道路綠化的需要,有彈性且寬厚的低矮灌木和高大的喬木搭配,能夠形成功能性強且協調的自然景觀。
“2017年,我們開始種植城際快速通道附近的山林,以及道路兩旁的樹木,山林共有苗木4000畝,加上附近道路所植的樹木,苗木共遍植15000畝。”柴宗文表示。
道路兩旁的兩排紫穗槐耐瘠又能固氮,具有一定的耐淹能力不說,還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十分適合烏海的氣候環境;山杏可綠化荒山、保持水土,是沙荒防護林的伴生樹種;四季玫瑰喜光,適應性強、生長迅速,抗旱又抗寒,花期從春末到秋末……這些植物在兼顧抗風固沙的同時,又具有美化道路的作用。
近年來,為防風固沙,我市種植了不少鄉土樹種,也引進了50余種異地樹種,目前全市苗木種類共有近200種。各色苗木如側柏、圓柏、銀白楊、垂柳、家榆、龍爪槐等高大喬木,西府海棠、桃葉衛矛、文冠果、紫丁香等小喬木,堇葉山梅、重瓣榆葉梅、半日花、小花金銀等觀賞性灌木,以及火炬樹、垂絲海棠、牡丹等引進苗木。它們不僅可以單獨成林,也能與常綠樹種一同布置園林和道路景觀,根據不同的花期,還可營造顏色形態各異的迷人色彩。
從最初屈指可數的苗木種類,到如今數量眾多的苗木,一年一年的綠化、一次一次的提質,都在為綠色烏海錦上添花,那些已見成效的美,正在培育的綠,都為這座城市增添了靈動的氣息。
(張麗陽 文/圖)
[責任編輯:邢俊清]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