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非遺宣傳展示自治區主場活動在阿市舉行興安盟
保護人民非遺,共享美好生活。為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6月12日,以“人民的非遺 人民共享”為主題,由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盟行政公署主辦,盟文化旅游體育局、阿爾山市人民政府承辦的2021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內蒙古自治區主場活動在阿爾山市隆重開啟。
開幕式上,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對15個自治區非遺工作先進集體、48名先進個人及10個自治區非遺進校園優秀案例、10個自治區旅游融合優秀案例進行了表彰。隨后,與會嘉賓共同宣布2021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內蒙古自治區主場活動正式啟動。此外,科右前旗烏蘭牧騎還帶來了精彩的文藝節目,來自全區的近百位非遺傳承人也進行了非遺宣傳展示。
此次活動持續到6月14日。活動期間,主辦方還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的非遺宣傳展示體驗活動,包括全區非遺保護成果展、全區傳統工藝及文創產品展示展銷和“內蒙古味道”美食體驗活動、樹皮畫非遺傳習體驗中心揭牌儀式、興安盟首屆“小小傳承人”馬頭琴演奏技藝大賽、白狼林俗樹皮畫技能大賽,以及阿爾山圣水祭祀、端午民俗、水文化體驗等活動,將非遺宣傳展示活動與當地實際相結合,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便于參與,倡導非遺融入生活、服務人民、服務社會,進一步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全社會自覺保護傳承非遺的意識。
近年來,我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社會力量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識和熱情顯著提高,涌現出一大批優秀傳承人,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基本形成。在剛剛公布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中,圖什業圖刺繡和巴音居日合烏拉祭名列其中。至此,我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增至7項、自治區級代表性項目57項;有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6人、自治區級傳承人65人。下一步,我盟各級文旅部門將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活態傳承”的方針,以宣傳展示為載體,以傳承發展為目標,不斷健全機制,強化措施,全力做好非遺保護傳承工作,把非遺保護事業建設成為全民參與、惠及全民的文化民生工程,共同守護好我們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