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市不斷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 小藥箱藥品醫保報銷比例達到60%呼倫貝爾
本報訊(記者徐璐)“十三五”以來,我市不斷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分工協作機制和科學保障機制,逐步形成基層首診、急慢分治、雙向轉診、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努力構建以協同服務為導向的醫療服務體系,不斷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
自2016年開始,我市在原有“健康保障小藥箱進牧戶”工程的基礎上,探索“互聯網+小藥箱”新型服務模式,與流動醫療車結合在一起,在牧區局部初步形成了固定與流動相結合的服務模式。截至目前,累計投入約3960萬元,配備流動醫療車64臺,車載設備114臺件,發放小藥箱24120個,智能設備10373個,覆蓋165個嘎查村,服務43124名農牧民,距鄉鎮衛生院5公里以外的農牧民覆蓋率100%。落實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保障制度,牧戶家中實現用藥即時結報,小藥箱藥品醫保報銷比例達到60%,高于門診統籌。
此外,我市加快中醫蒙醫醫院開展適宜技術服務能力建設,85.7%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66.67%的鄉鎮衛生院建成了中醫館蒙醫館,累計投資774.9萬元。92.86%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82.81%的蘇木鄉鎮衛生院、64.17%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60%的嘎查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或蒙醫藥服務,滿足了多民族群眾看病需求。
同時,我市加快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2019年底,全市共簽約90萬人,簽約覆蓋率32%;重點人群簽約45萬人,簽約覆蓋率61%。
《呼倫貝爾日報》( 2021-07-27 )01版
[責任編輯:孟捷]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