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用雷達技術檢測排除道路安全隱患呼和浩特新聞
“做B超”“下胃鏡”,這些在醫院為病人檢查身體所用到的技術現在用到了首府城市道路安全隱患排查中。10月9日記者在采訪中看到,為了進一步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切實保障市民出行安全,市住建局屬市政建設服務中心本著“為民辦實事”的原則,選聘業內經驗豐富的道路空洞探測公司,用當前國內先進的雷達技術檢測城市主次干道道路,及時消除道路安全隱患。
當日,記者在新城區成吉思汗大街興泰青橙部落附近看到,一輛道路病害檢測車緩緩地在路上行駛,車輛后面拖著橙色的雷達掃描設備,對道路進行實時掃描。車內一位工作人員正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上的數據,并提醒道:“這里可能存在空洞!”車輛在疑似部位前停下,工作人員用紅線畫好了可疑范圍。隨即,另一位工作人員又用手推便捷式探地雷達對疑似部位進行復測,再次驗證該處路段存在空洞。然后,工作人員開始打鉆,在鉆眼處放入道路內窺鏡,對空洞內的情況進行精準探測。“這個內窺鏡就像醫院的胃鏡腸鏡一樣,可以精準發現道路內部情況。”工作人員介紹。
經復測、探測,發現該道路下方有一處面積約5平方米、凈深約60厘米的空洞。市政維護人員立即挖開道路,果然下面有一個大洞,隨后,市政維護人員用砂石對空洞進行填埋,上面鋪上了瀝青,路面得以恢復。
市住建局屬市政建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白旭亮介紹,道路空洞雷達檢測工作其實是對道路做“B超”,提前預警道路下方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此項技術是運用國內最先進的車載雷達檢測系統和“中科云圖”公司自主研發的數據解譯軟件,對道路下方進行探測。該技術主要通過雷達對道路進行大規模掃描和數據采集,對數據進行分析后判定疑似病害點,再使用手推雷達車進行復測,精準標定病害的位置、類型和面積等,必要時通過鉆孔取芯等手段驗證檢測結果。病害分為空洞、脫空、土體疏松和富水體。
據介紹,引發道路塌陷的主要原因有地下管道老化漏水長期侵蝕路基、地下水等資源過度開采、大型建設工程和地下空間開發等施工擾動。由于地面塌陷發生前很難通過表面發現,無法提前預警,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道路雷達探測屬無損、高效、環保的技術手段,突破了常規手段無法解決的技術難題。自2020年以來,市政建設服務中心連續兩年采用探地雷達探測技術對城區重點路段做“B超”,檢測可能引發路面塌陷的地下空洞,嚴防事故的發生。今年,先后對新華大街、成吉思汗大街、錫林郭勒路、鄂爾多斯大街、敕勒川大街、通道路等主次干道進行了道路空洞探測,共計探測道路30余條,探測道路面積達270萬平方米。同時,為全面保障道路安全,探測還覆蓋次干道展東路、學苑街、騰飛路和如意路等道路,其中還對政府機關、學校、醫院和商圈等重要路段和區域進行探測工作。本次探測共計發現231處病害目標,其中空洞24處、脫空87處、土體疏松120處。根據探測結果對已發現病害體進行及時處置,累計處置病害85處,已恢復路面面積942.79平方米。(記者 劉麗霞)
[責任編輯:孟捷]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