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浪涌金話豐年 —呼倫貝爾農墾集團秋收工作有序開展呼倫貝爾
▲免渡河農牧場有限公司組織機械、人力,全力以赴進行馬鈴薯收獲 周德發 攝
▲大型機械正在收獲甜菜 吳振宇 攝
▲莫拐農牧場有限公司發展中草藥種植,為職工開出致富良方 武賢童 攝
大型收獲機正在收獲小麥 董元權 攝
李娟 董元權 王國印 吳振宇 周德發
多措并舉促穩產增效
金秋時節,呼倫貝爾農墾牙克石農牧場有限公司的各類作物陸續進入收獲期。據了解,該公司擁有機械總動力1.4349萬千瓦,包括大中型拖拉機91臺、聯合收割機15臺、配套農機具等設施515臺(套)。2021年,總播面積15萬畝,主要種植小麥、大麥、油菜、甜菜等作物。9月26日,在第六連(隊)的小麥田里,泥濘的田間卻僅見零星幾臺小型履帶式收割機在穿梭奔忙。
“今年降雨量達500多毫米,比去年同期增加30%,低洼地全是積水,大型機車一進去就陷車,秋收難度極大。”該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潘勇的一席話,為我們解開了困惑,“秋時不等人!這幾臺小型鏈軌式收獲機,是我們專門從南方雇傭的水稻收割機,即使地里有積水,收獲也不受影響,因此大家給它們取了個外號叫‘水上漂’。”
為最大限度確保成熟的小麥收獲在最佳適宜期,該公司未雨綢繆,針對嚴峻形式,采取多項有效措施全力備戰秋收。他們通過“內調+外引”的方式,在科學調配秋收機械的同時,又對兩臺1076聯合收割機的半鏈軌裝置進行改裝,為6臺1076收割機安裝配套的后驅裝置,并改兩驅為四驅,有效提高了收割機應對不同條件的作業能力。另外,還外雇7臺小型鏈軌式收獲機,對澇洼地進行搶收,極大提高了秋收進度。
近年來,呼倫貝爾農墾集團深挖糧食增產潛力,緊緊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個關鍵要素,強力推動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大力實施測土配方施肥、病蟲草害綜合防治、小麥氮肥后移等技術措施,因地制宜集成糧食綠色優質高產高效技術模式,進一步提升糧食生產能力,促進糧食穩產增產,示范帶動呼倫貝爾地區糧食生產再上新臺階。
結構調整提升畝效益
“發展現代農業,緊跟市場是關鍵。市場對接好,效益才能高。”呼倫貝爾農墾莫拐農牧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魏玉龍說道,“為了增加土地產值,提升畝效益,我們結合不同地塊實際,種植甜菜、馬鈴薯、中草藥等高附加值經濟作物,并將其作為現代農業供給側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
赤芍是著名的野生道地中藥材,應用歷史悠久,用量較大、用途廣泛且需求較為剛性,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出口。在該公司第二連(隊)的藥材種植基地,工作人員正在忙著種植赤芍。只見三五個工人一組,動作嫻熟地將赤芍苗“碼”進播種機內。隨后,播種機覆土鎮壓一氣呵成。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秋季是赤芍種植的最佳時期。與往常赤芍種植周期長、見效慢不同,他們現在種植的是兩年半的赤芍苗,苗大且壯,成活率高,生長速度快,第二年即可開花打籽,收益高,見效快。
近年來,呼倫貝爾農墾莫拐農牧場有限公司緊緊抓住政策環境和市場需求等有利契機,本著調優、調高、調特的原則,進一步調整種植結構,優化產業布局,提高農業整體效益,不斷推進現代農業沿著高效、高產、高質的方向穩步前行。2020年,莫拐農牧場有限公司實現總產4791萬公斤,實現利潤2138萬元,讓黑土地成功長出了“金疙瘩”。
依托優勢融入地企發展新格局
3月30日,呼倫貝爾農墾免渡河農牧場有限公司與韓立農場“青原高”淀粉薯繁育基地、淀粉薯加工企業洽談合作,“種加銷”開啟了該公司現代農業種植模式的新征程。
近年來,呼倫貝爾農墾免渡河農牧場有限公司結合牙克石市“三都建設之薯都建設”規劃,積極融入地區發展,逐年增加馬鈴薯種植面積,形成了“推廣種植+倉儲物流+銷售加工”一條龍的發展模式,成為呼倫貝爾農墾地企融合發展的典范。
自2010年開始,該公司切實擔起農業“國家隊”的社會責任,主動走出去,與當地正規淀粉薯種業公司和淀粉加工企業合作,通過淀粉薯訂單種植模式,全力打造低風險、高保障的種植新模式。同時,還帶動了周邊地區農戶和該公司職工群眾大力發展馬鈴薯種植業。
產業興則企業興,企業興則群眾富。“在馬鈴薯產業的帶動下,免渡河地區老百姓收入也有了保障。除了種植馬鈴薯可以獲取收益外,馬鈴薯收獲季,務工每天最多可達800元,短短一兩個月就能拿到上萬元。”呼倫貝爾農墾免渡河農牧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賈愛民說道,“企業融入地方發展,才能更好地實現雙贏。”
2021年,該公司種植馬鈴薯3358畝,從選地播種到田間管理再到收獲銷售,堅持科學化管理。在選地上,充分考慮交通、作業、環境、土壤條件等因素,同時選擇種植抗病品種、選用無病種薯,在各個生育時期做好中耕和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等工作,收獲時全部使用機械化作業,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2015年,我們在原有老式馬鈴薯窖的基礎上,又先后興建了兩個新窖,使馬鈴薯窖倉儲總能力達到1.5萬噸,成為免渡河地區規模最大、倉儲能力最強的馬鈴薯倉儲企業。馬鈴薯倉儲窖除了存儲我們自己統種的馬鈴薯外,還可對外承包租賃,獲取額外收益。”呼倫貝爾農墾免渡河農牧場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郭本生有著清晰的發展思路。
深秋時節,呼倫貝爾農墾集團600萬畝耕地上唱響了豐收的主旋律。全力助推高質量發展,呼倫貝爾農墾揚帆起航正當時!
秋季的呼倫貝爾溢彩飄香、碩果累累,到處呈現一派繁忙的秋收景象。在呼倫貝爾農墾集團阡陌縱橫的田地間,機聲隆隆,大型農用機械往返穿梭,將一粒粒糧食裝入糧倉,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應有貢獻。呼倫貝爾農墾始終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通過科技引領、產業優化、融合發展,開啟了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責任編輯:邢俊清]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