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幫扶促增收助力鄉村振興興安盟
4天賣出黃李子1634單、16000多斤!
這是烏蘭浩特市義勒力特鎮與市商務局、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興安盟分公司聯合主辦電商助力鄉村振興“義勒力特李子節”中,通過線上平臺銷售,取得的“戰績”。
一次消費幫扶活動,有效解決了農民農副產品的銷售難題。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時期,如何讓群眾在脫貧后持續的發展產業,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成為消費幫扶的重要課題。
今年,烏蘭浩特市凝聚全市各部門合力組織好產銷對接,全面推動消費幫扶、電商幫扶,多渠道促進全市嘎查村農畜產品銷售,幫助脫貧戶建立穩定致富信心。
搭建交易平臺,打通產品銷售“瓶頸”
消費幫扶,一頭連著需要幫扶地區,一頭連著市場,是鄉村振興中的共贏項目。烏蘭浩特市積極引進建設農產品批發市場、冷鏈倉儲物流設施、農產品集配中心等項目,增強農產品倉儲、分揀、包裝、初加工、運輸、寄遞等綜合服務能力,降低農產品損耗和流通成本。
農貿市場作為村里的“菜籃子”,是推進消費幫扶工作的重要力量。連日來,烏蘭浩特市新城街辦事處正忙著與城南綜合市場合作,租賃了一條寬15米、長80米的特色農產品步行街,為有創業意識的農戶提供發展創業的平臺,為售賣農副產品的農戶無償提供攤位,通過農貿市場定點銷售,解決銷路問題,給農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也給村里帶來穩定長遠的收益。
新城街辦事處副主任韓香玉說:“用好消費幫扶這個抓手,帶來的不僅是農戶賣出農產品后的收獲與開心,更是消費者買到綠色農產品后的滿意與放心,可以達到真正的雙贏,為農特產品建立長期、穩定、可持續的線下銷售渠道。”
開展農超對接,“線上”+“線下”同步助力
在歐亞購物中心超市的蔬菜區,各類新鮮瓜果蔬菜擺滿了貨架,市民們正在選購自己需要的商品,扶貧產品專區很受歡迎。“在家門口購買脫貧戶的農副產品,新鮮方便不說,質量好價格也公道。”家住歐亞超市附近小區的陳大爺說。
“農超對接”是一種新型的農業發展方式,給農戶和消費者都帶來了看得見的實惠。烏蘭浩特市在規模較大的歐亞購物中心超市、家和連鎖超市、蒙匯鮮城鄉幫扶超市的34家門店的生鮮區設立了“黨建領航第一書記專柜”,線上線下開展農超對接,對接收購本地農產品,進入超市銷售。
自2019年以來,烏市委組織部和烏市商務局聯合開展“黨建領航第一書記專柜”活動,積極引導各駐村第一書記利用手機APP、微信群、工作群等線上方式推廣銷售農副產品。今年1-8月份,歐亞購物中心連鎖超市、家和連鎖超市、蒙匯鮮城鄉幫扶超市共采購本地農畜產品105萬公斤,總采購金額543萬元,惠及全市5個鎮和一個農業園區的19個村、69戶農戶。
發揮品牌效應,多渠道擴大銷售網絡
為積極參與消費幫扶,烏蘭浩特市開展進機關單位、企業、學校、醫院、軍營等“五進”活動,通過采取個人認購、訂單采購、企業收購等方式,解決農畜產品銷售問題。
如何做到產銷無縫銜接?烏蘭浩特市發揮品牌效應,完善“興安盟大米”銷售網絡,助推北雁米業、草原三河大米、天極米業采取網紅直播帶貨、線上開設旗艦店、助力稻田認領等多種方式拓寬銷售渠道,形成多平臺、多網絡、多渠道的銷售模式,助力“興安盟大米”成為網紅產品,以產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今年1-8月份,全市大米線上銷售1000多萬元,線下銷售1.5億余元,同比增長30%。
不僅在線上推介,烏市還積極引導農產品“走出去”,參與自治區鄉村振興局與北京市支援合作辦共同舉辦的“2021年京蒙消費幫扶北京集采推介會暨幫扶產品‘五進’活動”,帶著烏市生產的大米、沙果干、風干牛肉、調味品多種特色農畜產品“進京”。與此同時,還通過特色產品展銷區、青城紅城手牽手消費幫扶產品專區、直播區等宣傳推廣方式,創新推進消費幫扶。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