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娟: 讓草葉在指尖化為神奇興安盟
一間不起眼的農房里,七八名婦女圍坐在一起,一片片不起眼的玉米葉,一把把廢棄的谷草在她們手中不斷飛舞,很快被編織成了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藝品。
在科右前旗俄體鎮,一批能工巧匠在科右前旗勁草傳承手工藝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麗娟的帶領下,用勤勞雙手編織幸福美景,奏出動人的致富交響曲。多年來,劉麗娟以合作社為紐帶,帶動剩余閑散勞動力發展草編產業,逐步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劉麗娟一邊靈活地編著草辮子,一邊津津樂道地對記者介紹這些年的個人經歷。從小生活在農村的劉麗娟,對玉米葉、稻草、牧草等再熟悉不過。這些來自田邊野外的原材料,沒有添加任何化學制劑,無污染、零排放,農民可利用農閑時間編織,老少皆宜,整個過程純手工制作,是一項綠色健康產業。于是,她成立了這家手工藝專業合作社,以草編技藝為主,集各類手工藝產品的設計加工、銷售于一體,創新設計了潮流手提包、汽車坐墊、拖鞋等草編產品。
“這些產品,都是以稻草、玉米皮等為原材料,美觀又實用,現在好多人喜歡。”劉麗娟介紹說,用草編筐包裝過的農村土雞蛋更是深受消費者喜愛。
身為俄體鎮雙勝村婦聯主席,為了發動更多婦女投身“指尖經濟”,劉麗娟頗下了番功夫。有些婦女手藝生疏,有些只會做傳統的草編產品,有些年輕人覺得草編過時了,費時費工還不賺錢……于是,劉麗娟一邊設計草編產品,一邊在科右前旗婦聯和俄體鎮政府的支持下,召集婦女進行免費技能培訓,優先招收低收入家庭婦女,手把手教她們編織技能,將玉米葉和谷草編織成一件件手工藝品,以此來帶動當地老百姓增加收入。
作為合作社負責人,劉麗娟不但在俄體鎮開展草編技藝培訓,也為周邊鄉鎮義務傳授草編技藝,甚至還有特意找上門“取經”的。德伯斯鎮寶力格圖嘎查婦聯主席王玉梅介紹說,很早之前就了解到俄體鎮的草編技術,于是只要有時間就過來找劉麗娟學藝,學成后再把村里的婦女組織起來發展草編產業。
“在家就能增收,非常方便,你看,這是我要參賽的作品。”俄體鎮興安村村民呂秋菊一邊展示成品一邊笑著說,今年,她通過這項技能不但學到草編技藝,掙的錢也夠平常生活開銷,已經很滿足了。
劉麗娟介紹,接受過草編技術培訓的村民越來越多,培訓合格者每人每月可增加收入3000余元。
作為劉麗娟手把手教出來的學員,呂秋菊如今還當上了合作社的老師,自己制作草編產品的同時還為左鄰右舍、親朋好友傳授草編技能。親戚傳、朋友帶,草編產業在俄體鎮悄然興起,再不斷輻射,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