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呼和浩特市賽罕區10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感受家門口的幸福養老生活—— 一站一特色 讓老人感受“家”的溫暖呼和浩特新聞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立足實際,秉承“高起點定位、多點位布局,多元化服務”的理念,全面啟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試點工作,著力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近日,賽罕區10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試點集中開業運營。呼和浩特晚報記者走訪部分服務中心(站),感受家門口的幸福養老生活。
“社區養老”讓老年人樂享晚年
12月29日,呼和浩特晚報記者從賽罕區了解到,多年來,賽罕區始終將為老服務作為提升社區綜合服務水平的重要內容,采取日間照料中心、“醫養結合”等多種方式,積極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著力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社會化水平,為老服務各項事業呈現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趨勢。截至目前,賽罕區共建設50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主要開展助餐、助醫、助浴、助潔、助行、日間照料、時間銀行、家庭養老床位、管家式服務等項目。
在這里,老年人收獲滿滿的幸福感
“周一至周六、日這里提供三個菜單供我們選擇,每天還提供兩種湯三種主食,比我自己在家做的飯營養均衡多了。感謝政府的有力舉措,為我們老年人帶來了很大便利。”12月27日,家住賽罕區新建東街林場小區的王大爺笑著對記者說道,該中心開業運營一周,他基本上天天都來這里吃飯,方便、可口,最主要的是小區老人在這里吃飯還有優惠。
據了解,新建東街社區轄區內林場小區屬于老舊小區,老年人口居多,老齡化趨勢明顯,80歲以上老人256人。為了幫助轄區高齡、獨居、空巢、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2020年,新建東街社區建成了700平方米的社區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站。服務站設有助餐、助醫、助浴、健康篩查、康復理療、心理慰籍等。新建東街社區書記方利蘋介紹,下一步,社區將不斷提升服務質量、擴大服務范圍、豐富服務內容,讓老人真正感受到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養。
解鎖守護“夕陽紅”的幸福密碼
為解決轄區老年居民服務需求,近日,望興園社區烏蘭小區院內建設了望興園社區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
烏蘭小區是典型的老舊小區,老年人群占很大比例,且獨居老人多,吃飯成為多數老年人的問題。同時烏蘭小區院內沒有老年人活動室,夏季院內有涼亭,一到冬季老年人便沒有可供休閑娛樂的場所,建一個老年人活動室也成為小區老年人共同的愿望。
12月27日,呼和浩特晚報記者走進望興園社區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從相關人員的話語,從接受服務的老年人不時流露出的笑容中,切實感受到老年人在社區居家養老機構內的幸福生活。可口的飯菜、專屬的活動室、理療室讓家住烏蘭小區的趙阿姨頻頻點贊。早上先到戶外鍛煉一會兒,再到服務站吃午飯,下午再和朋友到服務站里打打牌、聊聊天,自從有了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趙阿姨一天的生活基本都在這里度過。
居家養老服務站里也有“小清新”
跳舞、聊天、畫畫……每天上午,家住中海錦繡城的林阿姨便從家里出發,走個兩三分鐘到達中海社區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開啟了一天的生活。林阿姨告訴呼和浩特晚報記者,該中心還能提供上門做飯、外出代辦、家政服務等多種服務。而且每周還有各種講座、主題活動等,讓她的心情越發舒暢。
12月28日,呼和浩特晚報記者走進中海社區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整個中心上下兩層,面積雖然不大,但處處讓人感覺到整潔、舒適。為了讓老人在這里能待著安心,該中心還貼心地設置了兒童娛樂區。“如果有老人帶著小孩子過來,我們的工作人員還能幫著照看一下,孩子可以在這里看書、畫畫、玩玩具,老人在活動的時候,也不用擔心孩子到處亂跑發生危險。”該中心負責人劉姝文介紹,目前,該中心提供的服務涵蓋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家政服務、醫療保障等4大類50多項服務。
(呼和浩特晚報記者 劉芳)
[責任編輯:張圓]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